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4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国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2.国内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3.关于大运河生态建设研究的综述 | 第12-13页 |
三、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 | 第13-14页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 第14-28页 |
第一节 传统生态观及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 | 第14-19页 |
一、东、西方传统生态观 | 第14-17页 |
二、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 | 第17-19页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形成及其主要观点 | 第19-25页 |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形成的背景和过程 | 第19-21页 |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观点 | 第21-25页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 第25-28页 |
一、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发展方向 | 第26页 |
二、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 第26-28页 |
第二章 京杭大运河扬州段生态建设状况分析 | 第28-37页 |
第一节 大运河扬州段的概况 | 第28-32页 |
一、大运河扬州段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概况 | 第28-30页 |
二、大运河扬州段生态建设已取得的成果 | 第30-32页 |
第二节 大运河扬州段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25 | 第32-37页 |
一、大运河扬州段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二、大运河扬州段生态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4-37页 |
第三章 京杭大运河扬州段生态建设路径选择 | 第37-43页 |
第一节 重建人与大运河的和谐关系 | 第37-38页 |
一、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 第37-38页 |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38页 |
第二节 坚持大运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 第38-43页 |
一、积极治理运河环境 | 第39-41页 |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