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5页 |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1. 绪论 | 第9-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 2. 相关概念辨析及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 ·相关概念辨析 | 第16-19页 |
| ·农业的防灾减灾 | 第16-17页 |
| ·防灾减灾中的公共物品 | 第17-18页 |
| ·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公共物品 | 第18-19页 |
|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 第19-20页 |
|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0页 |
|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0-22页 |
| 3. 黑龙江省农业防灾减灾公共物品供给的特点 | 第22-26页 |
| ·黑龙江省农业灾害发生的特点 | 第22-24页 |
| ·灾害构成呈现以水旱灾害为主 | 第22页 |
| ·灾害分布呈现主产区受灾面广 | 第22-23页 |
| ·灾害频率呈现出连年发生的特征 | 第23页 |
| ·灾害后果呈现突发性损失严重 | 第23-24页 |
| ·黑龙江省农业防灾减灾公共物品供给的特点 | 第24-26页 |
| ·防灾公共物品供给隐性化 | 第24页 |
| ·救灾公共物品供给显性化 | 第24页 |
| ·防灾减灾政策供给应急化 | 第24-26页 |
| 4. 黑龙江省农业防灾减灾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26-30页 |
| ·防灾减灾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及渠道单一 | 第26-27页 |
| ·政府尚没有形成完善的供给体系 | 第26页 |
| ·市场尚没有充分的发挥抗灾资源的配置作用 | 第26页 |
| ·社会组织在农业抗灾中仍处在边缘化地位 | 第26-27页 |
| ·农民自身防灾抗灾能力较低 | 第27页 |
| ·防灾减灾公共物品供给的相关机制不完善 | 第27-28页 |
| ·“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影响供给效率 | 第27页 |
| ·不健全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影响供给决策 | 第27-28页 |
| ·防灾减灾公共物品供给的技术能力不足 | 第28页 |
| ·农业灾害预警能力相对较弱 | 第28页 |
|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 第28页 |
| ·防灾减灾公共物品供给的财金支持疏失 | 第28-29页 |
| ·防灾减灾的财政拨付资金难于整合 | 第28-29页 |
| ·防灾减灾的保险体系存在明显缺陷 | 第29页 |
| ·防灾减灾公共物品供给的考核监管不足 | 第29-30页 |
| ·干部考核中防灾减灾绩效评价缺失 | 第29页 |
| ·农业防灾减灾缺少专门监督问责设计 | 第29-30页 |
| 5. 黑龙江省农业防灾减灾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对策 | 第30-41页 |
| ·拓宽供给渠道,扶持多元供给主体 | 第30-34页 |
| ·继续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30-31页 |
| ·积极吸引市场主体的合理参与 | 第31-32页 |
| ·搭建社会组织的供给平台 | 第32-33页 |
| ·激发农民防灾减灾的内生动力 | 第33-34页 |
| ·完善供给决策机制,建立需求导向的表达机制 | 第34-36页 |
| ·完善适合省情的供给决策机制 | 第34-35页 |
| ·构建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机制 | 第35页 |
| ·构建透明有效的信息公开披露机制 | 第35-36页 |
| ·整合多方面资源,提高防灾减灾的技术支持能力 | 第36-38页 |
| ·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 第36-37页 |
|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 第37页 |
| ·加强信息综合利用能力建设 | 第37-38页 |
| ·改进财政补贴方式,完善农业灾害保险体系 | 第38-39页 |
| ·推动救灾财政转移支付方式的转变 | 第38页 |
| ·努力完善农业防灾减灾的保险体系 | 第38-39页 |
| ·实施绩效评价和问责,强化监督保障措施 | 第39-41页 |
| ·加强对相关负责人的绩效考评 | 第39-40页 |
| ·强化对相关负责人的失职问责 | 第40页 |
| ·强化对供给资金和救助物资的监管 | 第40-41页 |
| 结论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作者简介 | 第44-4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