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概述 | 第11页 |
·镁合金腐蚀的类型 | 第11-12页 |
·元素对镁合金耐腐蚀性的影响 | 第12-13页 |
·镁合金的电化学转化膜 | 第13-14页 |
·微弧氧化 | 第13页 |
·阳极氧化 | 第13-14页 |
·化学转化膜技术 | 第14-21页 |
·稀土转化膜 | 第14-16页 |
·锌系磷化膜 | 第16-17页 |
·钼酸盐转化膜 | 第17-18页 |
·锡酸盐转化膜 | 第18-19页 |
·植酸盐转化膜 | 第19-20页 |
·磷酸盐转化膜 | 第20-21页 |
·镁合金其他防腐处理方法 | 第21-22页 |
·化学渗 | 第21页 |
·激光处理 | 第21-22页 |
·镁合金的应用情况 | 第22页 |
·镁合金腐蚀与涂层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22-24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4-28页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4-25页 |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实验药品 | 第24页 |
·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预处理工艺 | 第25页 |
·表面形貌和成分研究 | 第25-26页 |
·金相显微镜 | 第25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5-26页 |
·扫描仪 | 第26页 |
·耐腐蚀性能与结合力测试 | 第26-27页 |
·失重实验 | 第26页 |
·析氢实验 | 第26-27页 |
·盐雾试验 | 第27页 |
·结合力测试 | 第27页 |
·电化学极化曲线的测定 | 第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镁、AZ31、LAZ532耐腐蚀性的研究 | 第28-35页 |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金相分析 | 第28页 |
·XRD分析 | 第28-29页 |
·析氢实验结果分析 | 第29-30页 |
·失重实验结果分析 | 第30-31页 |
·Mg、AZ31和LAZ532合金的腐蚀后形貌分析 | 第31页 |
·极化曲线结果分析 | 第31-33页 |
·纯Mg、AZ31和LAZ532的腐蚀机理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LAZ532、AZ31稀土表面处理 | 第35-45页 |
·实验材料及成膜工艺 | 第35页 |
·表面形貌扫描 | 第35-36页 |
·能谱分析 | 第36-39页 |
·析氢实验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失重实验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盐雾实验结果分析 | 第41页 |
·涂层的结合力测试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稀土转化膜的成膜机理 | 第42-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AZ31、LAZ532稀土转化膜工艺优化及耐腐蚀性的研究 | 第45-57页 |
·实验材料及成膜工艺 | 第45页 |
·AZ31的优化工艺流程 | 第45-46页 |
·AZ31优化过程和结果 | 第46-48页 |
·AZ31的基体和稀土涂层表面形貌 | 第48-49页 |
·AZ31基体及稀土涂层的耐腐蚀性研究 | 第49-51页 |
·LAZ532优化过程和结果 | 第51-53页 |
·LAZ532的基体和稀土涂层表面形貌 | 第53-54页 |
·LAZ532的基体、单稀土涂层及双稀土涂层耐腐蚀性比较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