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理论论文--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论文

新世纪以来抗战题材电影的叙事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6-11页
 一、 抗战题材电影的内涵及其外延第7-8页
 二、 对抗战题材电影的研究现状第8-10页
 三、 研究方法第10页
 四、 研究意义第10-11页
第一章 叙事角色的平民化与人性化转变第11-20页
 第一节 抗日英雄的平民化书写:还原普通人第11-16页
  一、 从“高大全”的英雄传奇转向平民化的人性书写第11-12页
  二、 小人物开始由“边缘”向“中心”挺进第12-14页
  三、 从“意识形态”的政治代言人还原为“民间社会”的生命个体第14-16页
 第二节 日军形象的人性化书写:从扁形转向圆形第16-18页
 第三节 外来“他者”的介入与国际化视野第18-20页
第二章 叙事视点的多元化呈现第20-30页
 第一节 《太行山上》:零聚焦叙事的全景展现第21-23页
 第二节 反思型的内聚焦叙事视点第23-26页
  一、 《金陵十三钗》:固定内聚焦叙事视点第23-24页
  二、 《我的母亲赵一曼》:多重内聚焦叙事视点第24-26页
 第三节 灵活多变的多重视点第26-30页
  一、 《紫日》:外聚焦与内聚焦相结合的叙事视点第26-27页
  二、 《南京!南京!》:零聚焦与内聚焦相交融的叙事视点第27-30页
第三章 叙事主题的传承与发展第30-40页
 第一节 爱国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弘扬第30-32页
 第二节 生存与死亡的真实再现第32-34页
 第三节 善恶交织的人性反思第34-37页
 第四节 炮火中的希望与救赎第37-40页
第四章 叙事上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第40-49页
 第一节 新世纪以来抗战题材电影叙事存在的问题第40-44页
  一、 意识形态的桎梏第40-41页
  二、 商业话语的冲击第41页
  三、 叙事伦理的变异第41-42页
  四、 部分叙事情节的游戏化第42-43页
  五、 对重要历史事件的娱乐化呈现第43-44页
 第二节 应对策略及其文化审思第44-49页
结语第49-50页
注释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香港TVB职业题材电视剧研究
下一篇:近年来台湾电影新美学倾向探究(2008年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