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实验研究 | 第12-21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2-13页 |
·实验动物 | 第12页 |
·动物筛选 | 第12页 |
·主要器械和仪器 | 第12-13页 |
·主要药品和试剂 | 第1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3-17页 |
·实验条件和动物驯化 | 第13-14页 |
·实验分组和干预方法 | 第14-16页 |
·造模方法 | 第16页 |
·模型确认 | 第16-17页 |
3. 实验效应观察 | 第17-20页 |
·一般状态观察 | 第17页 |
·自发活动昼夜节律监测 | 第17页 |
·血清相关物质检测 | 第17-20页 |
·标本采集 | 第17页 |
·指标检测 | 第17-20页 |
4. 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昼夜节律直方图 | 第20页 |
·自发活动昼夜节律参数的处理 | 第20页 |
·血清相关物质含量的处理 | 第20-21页 |
实验结果 | 第21-30页 |
1. PCPA造模前后SD大鼠一般状态 | 第21页 |
2. PCPA造模前后SD大鼠自发活动昼夜节律变化 | 第21-24页 |
·PCPA造模前后SD大鼠昼夜节律直方图 | 第21-22页 |
·PCPA造模前后SD大鼠休息期活动量 | 第22-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3. 针刺跷脉对SD大鼠自发活动昼夜节律的影响 | 第24-26页 |
·针刺跷脉治疗后SD大鼠昼夜节律直方图 | 第24页 |
·针刺跷脉治疗后SD大鼠休息期活动量 | 第24-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4. 针刺跷脉对SD大鼠血清相关物质含量的影响 | 第26-30页 |
·针刺跷脉对SD大鼠5-HT含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针刺跷脉对SD大鼠NE含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针刺跷脉对SD大鼠IL-1β含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30-31页 |
讨论 | 第31-44页 |
1. 中医学对失眠的认识 | 第31-32页 |
2. “阳盛嗔,阴盛瞑”跷脉理论意义 | 第32-34页 |
3. 选穴依据及补泻原则 | 第34-35页 |
4. 西医学对失眠的认识 | 第35-36页 |
5. 机体睡眠-觉醒周期的认知 | 第36-37页 |
6. 失眠调节机制的研究 | 第37-39页 |
7. 失眠动物模型制作和检测 | 第39-40页 |
8. 失眠SD大鼠自发活动昼夜节律特征 | 第40-41页 |
9. 针刺跷脉后SD大鼠自发活动昼夜节律特征 | 第41-42页 |
10. 针刺跷脉促使SD大鼠昼夜节律恢复的机制探讨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问题及展望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附件1:综述 | 第51-61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件2:数字表 | 第61-64页 |
附件3:曲线图 | 第64-65页 |
附件4:实验相关照片 | 第65-66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