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1.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9-10页 |
3.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开发简史 | 第11-15页 |
·油田开发概况 | 第11-12页 |
·地层特征 | 第11页 |
·构造特征 | 第11-12页 |
·油藏特征 | 第12页 |
·储层岩性 | 第12页 |
·储层物性 | 第12页 |
·储层分布特征 | 第12页 |
·储层非均质性 | 第12页 |
·流体性质 | 第12页 |
·油田开发历程 | 第12-15页 |
·天然能量开发阶段(1973.9-1975.6) | 第12-13页 |
·笼统注水、多层合采开发阶段(1975.7-1981.10) | 第13页 |
·整体细分层系、综合调整阶段(1981.11-1986.12) | 第13页 |
·高含水开发阶段 | 第13页 |
·开发现状 | 第13-15页 |
第二章 马20 块化学驱数值模拟研究 | 第15-31页 |
·马20 块三维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 | 第15-20页 |
·数据准备 | 第15页 |
·构造模型的建立 | 第15页 |
·属性模型的建立 | 第15-16页 |
·储层物性特征 | 第16-20页 |
·马20 块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0-23页 |
·网格划分 | 第20-22页 |
·相对渗透率曲线选取 | 第22页 |
·油藏高压物性(PVT) | 第22-23页 |
·动态模型建立的方法 | 第23页 |
·开发动态历史模型的建立 | 第23页 |
·地质储量的计算 | 第23页 |
·水驱阶段历史拟合 | 第23-28页 |
·地质储量拟合 | 第23-24页 |
·油藏动态历史拟合结果 | 第24-27页 |
·历史拟合结果分析 | 第27-28页 |
·剩余油分布规律 | 第28-30页 |
·层间干扰形成的剩余油 | 第28页 |
·断层遮挡形成的剩余油 | 第28-29页 |
·注采不完善形成的剩余油 | 第29页 |
·井间滞留区 | 第29-30页 |
·油水分布研究 | 第30页 |
·水驱方案预测 | 第30-31页 |
·水驱预测方案 | 第30页 |
·水驱方案预测结果 | 第30-31页 |
第三章 马20 块化学驱驱油效果评价 | 第31-48页 |
·化学驱驱油方案 | 第31-32页 |
·不同注入参数化学驱油效果评价 | 第32-39页 |
·聚合物不同分子量,同一浓度 | 第33-34页 |
·聚合物同一分子量,不同浓度 | 第34-36页 |
·二元复合驱 | 第36-37页 |
·三元复合驱 | 第37-39页 |
·不同井网井距化学驱油效果 | 第39-44页 |
·不同注入方式化学驱油效果评价 | 第44-48页 |
·周期注入 | 第44-45页 |
·分层分质 | 第45-48页 |
第四章 马20 块化学驱经济评价 | 第48-54页 |
·不同注入介质下的经济评价 | 第48-51页 |
·驱油方案 | 第48-50页 |
·对比分析 | 第50-51页 |
·周期注入的经济评价 | 第51-52页 |
·分层分质注入的经济评价 | 第52页 |
·同一注入介质下不同方案经济评价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详细摘要 | 第60-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