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近自然河流理论的许昌清泥河景观规划设计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表目录 | 第10-11页 |
| 图目录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近自然河流相关理论概述 | 第16-22页 |
| ·河流生态系统 | 第16页 |
| ·河流连续体概念 | 第16-18页 |
| ·河流地貌多样性评估 | 第18-19页 |
| ·河流景观概念 | 第19-20页 |
| ·近自然河流理论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国内外近自然河流设计理论及营造案例分析 | 第22-30页 |
| ·国内外近自然河流设计理论研究 | 第22-25页 |
| ·国外理论的发展历程 | 第22-23页 |
| ·国内理论的发展现状 | 第23-25页 |
| ·近自然河流景观规划设计案例研究 | 第25-30页 |
| ·国外案例研究 | 第25-27页 |
| ·国内案例研究 | 第27-29页 |
| ·小结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基于近自然河流理论的河流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 第30-57页 |
| ·近自然河流规划设计原则 | 第30-31页 |
| ·系统性与区域性原则 | 第30页 |
| ·防洪安全原则 | 第30-31页 |
| ·尊重生态特征原则 | 第31页 |
| ·自然美学价值原则 | 第31页 |
| ·近自然河流规划设计方法 | 第31-57页 |
| ·河流地貌形态恢复 | 第32-36页 |
| ·河流纵向连续性修复 | 第36-42页 |
| ·河流横向连通性修复 | 第42-50页 |
| ·河流竖向连续性修复 | 第50-51页 |
| ·河流时间连续性修复 | 第51页 |
| ·河流生态功能修复 | 第51-54页 |
| ·河流空间再设计 | 第54-57页 |
| 第五章 许昌清泥河景观规划设计 | 第57-80页 |
| ·地理环境概况 | 第57-58页 |
| ·区域位置 | 第57页 |
| ·自然条件 | 第57-58页 |
| ·社会、文化条件 | 第58页 |
| ·设计场地调查分析 | 第58-63页 |
| ·上位规划条件 | 第58-60页 |
| ·河流设计条件 | 第60-63页 |
| ·总体景观规划 | 第63-67页 |
| ·规划目标 | 第63-64页 |
| ·设计理念 | 第64-65页 |
| ·规划方法 | 第65页 |
| ·功能区划 | 第65-66页 |
| ·总平面图 | 第66-67页 |
| ·设计方案与近自然河流恢复的具体措施 | 第67-80页 |
| ·水质、水文条件的恢复 | 第67页 |
| ·河流的水系蜿蜒性设计 | 第67-69页 |
| ·河流纵向连续性设计 | 第69-70页 |
| ·河流横向连通性设计 | 第70-73页 |
| ·生物栖息地的修复 | 第73-77页 |
| ·河流空间设计 | 第77-80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80-83页 |
| ·结论 | 第80-81页 |
| ·讨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87-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