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与发展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与发展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与发展 | 第12-13页 |
·相关概念的厘定 | 第13-14页 |
·地域主义 | 第13页 |
·批判的地域主义 | 第13-14页 |
·园林展园 | 第14页 |
·选题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选题的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第2章 批判的地域主义的演变与特征 | 第16-21页 |
·批判的地域主义的产生背景 | 第16-18页 |
·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突 | 第16-17页 |
·城市发展与地域的冲突 | 第17-18页 |
·理性与人文精神的的对抗 | 第18页 |
·批判的地域主义与地域主义的异同 | 第18-19页 |
·批判的地域主义的特征 | 第19-20页 |
·开放性 | 第19页 |
·批判性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批判的地域主义景观解读 | 第21-33页 |
·批判的地域主义景观的概念总结 | 第21页 |
·景观的定义 | 第21页 |
·批判的地域主义景观的定义 | 第21页 |
·批判的地域主义与景观特色评价 | 第21-23页 |
·景观特色的审美评价 | 第21-22页 |
·景观特色的资源评价 | 第22-23页 |
·批判的地域主义景观的设计影响因素 | 第23-26页 |
·历史文化与批判的地域主义景观设计 | 第23-25页 |
·自然环境与批判的地域主义景观设计 | 第25-26页 |
·批判的地域主义景观的设计方式 | 第26-32页 |
·景观的设计策略 | 第26-29页 |
·对场址的尊重与现代主义的理性继承和发展 | 第29-30页 |
·对生命的思索及信仰文化的追求 | 第30-31页 |
·对人性的关怀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批判的地域主义景观案例分析 | 第33-41页 |
·国外设计案例的分析 | 第33-35页 |
·路易斯巴拉干(Luis Barragan)与圣克里斯特博住宅 | 第33-34页 |
·佐佐木枼二(Yoji Sasaki)与众议院议员议长官邸庭园 | 第34-35页 |
·批判的地域主义景观设计在国外的发展趋势 | 第35-36页 |
·国内设计案例的分析 | 第36-39页 |
·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 | 第36-38页 |
·陈跃中与亩中山水 | 第38-39页 |
·国内批判的地域主义景观设计的成就和误区 | 第39-40页 |
·国内批判的地域主义景观设计的成就 | 第39页 |
·国内批判的地域主义景观设计存在的误区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理论实践—2014 青岛世园会茶博园景观设计 | 第41-49页 |
·地域环境分析 | 第41-43页 |
·青岛世园会概况 | 第41页 |
·自然环境 | 第41-42页 |
·历史文化环境 | 第42页 |
·基地环境 | 第42-43页 |
·崂山区地域文化要素解读 | 第43-44页 |
·基于批判的地域主义的茶博园景观设计 | 第44-47页 |
·延续批判的地域主义的景观设计理念 | 第44-45页 |
·茶博园景观设计方法 | 第45-47页 |
·对景观地域空间的延伸 | 第47页 |
·茶博园的景观要素设计 | 第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6章 对中国批判的地域主义景观设计的再认识 | 第49-53页 |
·中国当代景观设计师的现状 | 第49-50页 |
·同一化和多样化 | 第49页 |
·策略上的异同 | 第49-50页 |
·文化自信与价值观的重塑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