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概述 | 第11页 |
·钢骨混凝土的种类和特点 | 第11-13页 |
·钢骨混凝土种类 | 第11-12页 |
·钢骨混凝土特点 | 第12-13页 |
·钢骨混凝土结构研究现状概述 | 第13-15页 |
·钢骨混凝土结构在日本的研究现状概述 | 第13页 |
·钢骨混凝土结构在欧美的研究现状概述 | 第13-14页 |
·钢骨混凝土结构在前苏联的研究现状概述 | 第14页 |
·钢骨混凝土结构在我国的研究现状概述 | 第14-15页 |
·选题的来源及意义 | 第15页 |
·选题的来源 | 第15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5页 |
·论文各部分简介 | 第15-17页 |
第2章 混凝土受扭破坏机理及计算理论 | 第17-29页 |
·混凝土受扭构件的受力性能和破坏形态 | 第17-20页 |
·素混凝土受扭构件的受力性能和破坏形态 | 第17-18页 |
·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的受力性能和破坏形态 | 第18-20页 |
·钢筋混凝土受扭计算理论 | 第20-28页 |
·变角度空间桁架模型 | 第20-26页 |
·斜弯理论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钢骨混凝土构件的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29-47页 |
·引言 | 第29页 |
·有限元基本原理 | 第29-30页 |
·有限元软件的选取及原因 | 第30-31页 |
·材料的本构关系 | 第31-33页 |
·钢材的本构关系 | 第31-32页 |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 第32-33页 |
·钢骨混凝土构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3-44页 |
·单元类型的选取 | 第33-36页 |
·材料属性 | 第36-37页 |
·建模的基本思路 | 第37-38页 |
·边界条件及加载方式 | 第38-40页 |
·有限元模型有效性的验证 | 第40-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7页 |
第4章 钢骨混凝土复合受扭构件抗震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47-89页 |
·引言 | 第47页 |
·抗震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选取及构件设计 | 第47-49页 |
·主要影响因素的选取 | 第47页 |
·构件的设计及分组 | 第47-49页 |
·加载方式 | 第49页 |
·各个影响因素对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49-87页 |
·施加扭矩的影响分析 | 第49-59页 |
·轴压比的影响分析 | 第59-66页 |
·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影响分析 | 第66-72页 |
·剪跨比的影响分析 | 第72-79页 |
·型钢尺寸的影响分析 | 第79-86页 |
·有无型钢的影响分析 | 第86-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5章 关于改善钢骨混凝土复合受扭构件抗震性能的参数优化设计 | 第89-97页 |
·引言 | 第89页 |
·各个设计参数对抗震性能的影响汇总 | 第89-90页 |
·各个设计参数对耗能能力的影响 | 第89-90页 |
·各个设计参数对刚度退化的影响 | 第90页 |
·各个设计参数对延性的影响 | 第90页 |
·改善钢骨混凝土构件抗震性能的设计参数优化组合 | 第90-94页 |
·构件的设计及分组 | 第90-92页 |
·改善钢骨混凝土构件耗能能力的设计参数优化组合 | 第92-93页 |
·改善钢骨混凝土构件刚度退化的设计参数优化组合 | 第93页 |
·改善钢骨混凝土构件延性的设计参数优化组合 | 第93-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7-101页 |
·结论 | 第97-98页 |
·展望 | 第98-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105-107页 |
致谢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