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20页 |
| ·混凝土结构中裂缝以及裂缝控制的意义 | 第14-19页 |
| ·裂缝的基本概念 | 第14-15页 |
| ·裂缝控制的意义 | 第15-16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问题的工程背景 | 第19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 第2章 混凝土结构温度收缩裂缝控制理论 | 第20-35页 |
| ·混凝土物理力学的基本性能 | 第20-23页 |
| ·混凝土收缩及收缩的当量温差 | 第20-21页 |
|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 第21-22页 |
| ·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 | 第22-23页 |
| ·混凝土的松弛系数 | 第23页 |
| ·混凝土温度的计算 | 第23-27页 |
| ·混凝土的绝热温升计算 | 第24页 |
| ·混凝土内部实际温度的估算 | 第24-25页 |
| ·混凝土表面温度的估算 | 第25-27页 |
| ·混凝土温度收缩应力计算 | 第27-32页 |
| ·地基水平阻力系数 | 第27-28页 |
| ·温度收缩应力公式 | 第28-30页 |
| ·底板或长墙的最大拉应力 | 第30-31页 |
| ·开裂有序性 | 第31-32页 |
| ·裂缝间距及宽度计算 | 第32-33页 |
| ·裂缝间距计算 | 第32页 |
| ·裂缝宽度计算 | 第32-33页 |
| ·H/V>0. 2 的底板或长墙 | 第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 第3章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与施工技术 | 第35-44页 |
|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35-39页 |
| ·大体积混凝土概念 | 第35-36页 |
| ·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 | 第36-37页 |
| ·建筑结构中设计与施工大体积混凝土的着重点 | 第37-38页 |
|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 第38-39页 |
| ·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成因 | 第39-42页 |
|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 | 第39-40页 |
|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机理 | 第40-42页 |
|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分析 | 第42-44页 |
| 第4章 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控制裂缝的探讨-双掺法 | 第44-57页 |
| ·“双掺”技术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 第44-46页 |
| ·粉煤灰与复合减水剂的作用机理 | 第44-45页 |
| ·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作用 | 第45页 |
| ·复合减水剂的作用 | 第45-46页 |
| ·“双掺技术”在混凝土中对水化热的影响 | 第46-47页 |
| ·掺粉煤灰对混凝土内水化热影响 | 第46-47页 |
| ·掺外加剂对混凝土内水化热影响 | 第47页 |
| ·“双掺技术”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影响 | 第47-49页 |
| ·双掺技术对新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 ·“双掺技术”对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影响 | 第48页 |
| ·“双掺技术”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第48页 |
| ·“双掺技术”对混凝土干缩的影响 | 第48页 |
| ·“双掺”对绝热温升和发热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 ·大体积混凝土防止裂缝的措施 | 第49-53页 |
| ·减少温度变形 | 第49-52页 |
| ·消除或降低约束 | 第52页 |
| ·增加混凝土抗拉能力 | 第52-53页 |
| ·利用“双掺”技术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 第53-56页 |
| ·工程实例 | 第53页 |
| ·效果与检验 | 第53-56页 |
| ·讨论 | 第56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第5章 控制裂缝开展的方法及越冬维护方案 | 第57-62页 |
| ·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通常采用的主要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 第57页 |
| ·越冬维护方案 | 第57-62页 |
| ·施工准备 | 第57-58页 |
| ·热工计算依据 | 第58-59页 |
| ·主要维护部位及方法 | 第59-61页 |
| ·越冬维护注意事项 | 第61-62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