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超分子化学概述 | 第12-13页 |
·晶体工程 | 第13-14页 |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 第14-16页 |
·氢键 | 第14-16页 |
·芳香环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 | 第16页 |
·“超分子合成子”策略 | 第16-17页 |
·超分子自组装 | 第17-18页 |
·影响超分子自组装的因素 | 第18-20页 |
·配体 | 第18-19页 |
·溶剂 | 第19-20页 |
·超分子化合物单晶制备 | 第20-21页 |
·单晶的培养方法 | 第20页 |
·单晶培养的注意事项 | 第20-21页 |
·本课题的选题目的、意义和主要进展 | 第21-23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本课题所取得的主要进展 | 第22-23页 |
·实验方法和表征手段 | 第23-25页 |
·实验药品 | 第23-24页 |
·测试方法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基于2,3,5,6-四甲基吡嗪超分子化合物 | 第25-51页 |
·引言 | 第25-29页 |
·2,3,5,6-四甲基吡嗪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 | 第29-32页 |
·化合物[(C_8H_(12)O_4)·(C_8H_(12)N_2)_(0.5)](1)的合成 | 第29-30页 |
·化合物[(C_7H_6O_4)_2·(C_7H_50_4)~-·(C_8H_(13)N_2)~+·(C_8H_(12)N_2)_(0.5)](2)的合成 | 第30页 |
·化合物[(C_7H_5NO_5)·(C_8H_(12)N_2)_(0.5)·H_20](3)的合成 | 第30页 |
·化合物[(C_(11)H_8O_3)_2·(C_8H_(12)N_2)](4)的合成 | 第30-31页 |
·化合物[(C_8H_5NO_6)·(C_8H_(12)N_2)_(0.5)·H_20](5)的合成 | 第31页 |
·化合物[(C_8H_6O_4)·(C_8H_(12)N_2)](6)的合成 | 第31页 |
·化合物[(C_8H_6O_4)·(C_8H_(12)N_2)_(0.5)](7)的合成 | 第31-32页 |
·化合物[(C_7H_6O_3)·(C_8H_(12)N_2)_(1.5)](8)的合成 | 第32页 |
·晶体数据收集与结构解析 | 第32-33页 |
·合成结果与讨论 | 第33-34页 |
·化合物1-8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34-45页 |
·化合物1的晶体结构 | 第34-37页 |
·化合物2的晶体结构 | 第37-38页 |
·化合物3的晶体结构 | 第38-39页 |
·化合物4的晶体结构 | 第39-41页 |
·化合物5的晶体结构 | 第41页 |
·化合物6的晶体结构 | 第41-43页 |
·化合物7的晶体结构 | 第43-44页 |
·化合物8的晶体结构 | 第44-45页 |
·化合物1-8的表征 | 第45-50页 |
·红外谱图(IR) | 第45-49页 |
·热重分析(TGA)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三章 基于2,3-二甲基吡嗪超分子化合物 | 第51-71页 |
·引言 | 第51-52页 |
·2.3-二甲基吡嗪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 | 第52-57页 |
·化合物[(C_(11)H_8O_3)_2·(C_6H_8N_2)·(CH_40)·H_20](9)的合成 | 第52页 |
·化合物[(C_8H_5NO_6)·(C_6H_8N_2)](10)的合成 | 第52-55页 |
·化合物[(C_7H_5ClO_3)·(C_6H_8N_2)](11)的合成 | 第55-56页 |
·化合物[(C_7H_6O_3)·(C_6H_8N_2)_(0.5)](12)的合成 | 第56页 |
·化合物[(C_7H_6O_4)·(C_6H_8N_2)](13)的合成 | 第56页 |
·化合物[(C_7H_5O_4)·(C_6H_8N_2)](14)的合成 | 第56-57页 |
·晶体数据收集与结构解析 | 第57页 |
·合成结果与讨论 | 第57-59页 |
·化合物9-14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59-65页 |
·化合物9的晶体结构 | 第59-60页 |
·化合物10的晶体结构 | 第60-61页 |
·化合物11的晶体结构 | 第61-62页 |
·化合物12的晶体结构 | 第62页 |
·化合物13的晶体结构 | 第62-63页 |
·化合物14的晶体结构 | 第63-65页 |
·化合物9-14的表征 | 第65-70页 |
·红外谱图(IR) | 第65-69页 |
·热重分析(TGA)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四章 基于2,6-二甲基吡嗪超分子化合物 | 第71-87页 |
·引言 | 第71页 |
·配体四氟对苯二甲酸的合成 | 第71-72页 |
·2,6-二甲基吡嗪有机共晶化合物的合成 | 第72-76页 |
·化合物[(C_7H_6O_4)·(C_6H_8N_2)](15)的合成 | 第72页 |
·化合物[(C_8H_5NO_6)·(C_6H_8N_2)](16)的合成 | 第72页 |
·化合物[(C_8H_2F_4O_4)·(C_6H_8N_2)](17)的合成 | 第72-75页 |
·化合物[(C_8H_5NO_6)_2·(C_6H_8N_2)_2·H_20](18)的合成 | 第75-76页 |
·晶体数据收集与结构解析 | 第76-77页 |
·合成结果与讨论 | 第77-78页 |
·化合物15-18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78-82页 |
·化合物15的晶体结构 | 第78页 |
·化合物16的晶体结构 | 第78-79页 |
·化合物17的晶体结构 | 第79-81页 |
·化合物18的晶体结构 | 第81-82页 |
·化合物15-18的表征 | 第82-85页 |
·红外光谱(IR) | 第82-85页 |
·热重分析(TGA) | 第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结论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附录 | 第93-139页 |
致谢 | 第139-14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40-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