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9页 |
| 第一节 现实背景与意义 | 第13-17页 |
| ·京津冀区域合作是解决分权化新问题的需要 | 第13-14页 |
| ·京津冀区域合作是城市化和区域一体化的需要 | 第14-15页 |
| ·京津冀区域合作是统筹区域发展的需要 | 第15-16页 |
| ·京津冀区域合作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 | 第16页 |
| ·京津冀区域合作是探索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 第16-17页 |
| 第二节 基本概念 | 第17-19页 |
| ·区域冲突与合作 | 第17-18页 |
| ·京津冀地区 | 第18-19页 |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9-34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9-25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5-32页 |
| ·文献述评 | 第32-34页 |
| 第四节 理论背景与意义 | 第34-35页 |
| 第五节 研究内容、研究框架与可能的创新点 | 第35-39页 |
| ·研究内容 | 第35-37页 |
| ·技术路线 | 第37-38页 |
| ·研究方法 | 第38页 |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38-39页 |
| 第二章 区域冲突与合作机理分析 | 第39-57页 |
| 第一节 交易成本因素 | 第39-51页 |
| ·基本概念 | 第39-40页 |
| ·交易成本的维度与交易方式的选择 | 第40-44页 |
| ·交易成本与区域冲突、合作 | 第44-51页 |
| 第二节 政府激励的因素 | 第51-57页 |
| ·起源:政府的“经济人”属性 | 第51-53页 |
| ·表现形式:税收激励和晋升激励 | 第53-57页 |
| 第三章 区域冲突与合作博弈论分析 | 第57-93页 |
| 第一节 基础博弈模型 | 第58-80页 |
| ·囚徒困境博弈 | 第58-60页 |
| ·保证博弈 | 第60-63页 |
| ·重复博弈 | 第63-75页 |
| ·讨价还价博弈 | 第75-80页 |
| 第二节 晋升激励以及交易成本作用下的税收博弈 | 第80-89页 |
| ·假设 | 第81页 |
| ·模型描述 | 第81-84页 |
| ·模型的纳什均衡解及分析 | 第84-89页 |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89-93页 |
| 第四章 京津冀地区博弈资源比较 | 第93-104页 |
| 第一节 要素禀赋的比较 | 第93-97页 |
| ·自然资源 | 第93-95页 |
| ·劳动力要素 | 第95页 |
| ·资本要素 | 第95-96页 |
| ·技术要素 | 第96-97页 |
| 第二节 经济和政治权力的比较 | 第97-104页 |
| ·经济权力的比较 | 第97-102页 |
| ·政治权力的比较 | 第102-104页 |
| 第五章 京津冀区域冲突与合作现状分析 | 第104-127页 |
| 第一节 京津冀区域冲突与合作整体现状 | 第104-106页 |
| 第二节 京津冀区域冲突的表现形式 | 第106-122页 |
| ·战略规划的冲突 | 第107-112页 |
| ·产业项目的重构与竞争性开发 | 第112-115页 |
| ·基础设施的竞争与重复建设 | 第115-118页 |
| ·资源环境的冲突 | 第118-122页 |
| 第三节 京津冀区域合作的发展历程 | 第122-126页 |
| ·启动阶段 | 第122页 |
| ·徘徊阶段 | 第122-123页 |
| ·复兴阶段 | 第123-126页 |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 第六章 影响京津冀区域合作的制度障碍 | 第127-135页 |
| 第一节 中央政府管理体制障碍 | 第127-131页 |
| ·政绩考核机制的一致性与主体功能区定位差异化的不匹配 | 第127-129页 |
| ·中央政策执行与辖区居民利益诉求的矛盾 | 第129-130页 |
| ·地方政府官员任期制的诱导性 | 第130-131页 |
| 第二节 地方政府间合作制度障碍 | 第131-135页 |
| ·监督机制与奖惩机制的困境 | 第131-132页 |
| ·区域利益协调机制的缺失 | 第132-133页 |
| ·区域信息的不对称 | 第133-135页 |
| 第七章 京津冀区域合作动力机制与制度创新分析 | 第135-149页 |
| 第一节 京津冀区域合作动力机制 | 第135-138页 |
| ·公共利益的诉求 | 第135-136页 |
| ·预期收益的增大效应 | 第136-138页 |
| ·中央政府的大力推进 | 第138页 |
| 第二节 从制度环境层面进行优化 | 第138-141页 |
| ·加强中央政府的引导 | 第138-139页 |
| ·改革政绩考核机制 | 第139-140页 |
| ·转变政府职能 | 第140-141页 |
| 第三节 从制度设计层面进行创新 | 第141-149页 |
|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 第141-143页 |
| ·建立区域基金体系 | 第143-144页 |
| ·建立利益共享机制 | 第144-146页 |
| ·建立生态利益补偿机制 | 第146-149页 |
| 第八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149-152页 |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149-151页 |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第151-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2-162页 |
| 致谢 | 第162-163页 |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