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原子核物理学、高能物理学论文--高能物理学论文--粒子物理学论文

暗物质和最小cascade seesaw模型的唯象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13页
第二章 暗物质的理论背景第13-29页
   ·背景介绍第13-15页
   ·线性扰动理论第15-22页
   ·球坍缩模型和暗晕的形成第22-29页
第三章 宇宙热历史和暗物质遗迹丰度第29-43页
   ·宇宙热历史简介第29-38页
   ·WIMP遗迹丰度第38-43页
第四章 暗物质的间接探测第43-53页
   ·正电子第47-49页
   ·反质子第49-53页
第五章 自旋3/2暗物质粒子的唯象研究第53-81页
   ·有效相互作用及截面第53-58页
   ·实验观测限制第58-66页
     ·遗迹丰度第58-60页
     ·直接探测第60-62页
     ·间接探测第62-64页
     ·联合限制第64-66页
   ·自旋3/2暗物质粒子作为标准模型单态第66-81页
     ·有效相互作用第66-67页
     ·暗物质粒子在LHC上的直接产生极其限制第67-72页
     ·直接探测限制第72-75页
     ·间接探测限制第75-77页
     ·联合限制第77-81页
第六章 Seesaw机制及其实验检验第81-89页
   ·Seesaw机制简介第82-86页
     ·第一类Seesaw模型第83-84页
     ·第二类Seesaw模型第84-85页
     ·第三类Seesaw模型第85-86页
   ·Seesaw机制的实验检验第86-89页
第七章 最小cascade seesaw模型的对撞机检验第89-115页
   ·新粒子的衰变道第90-96页
     ·双电荷标量粒子Φ_(+2)的衰变第90-92页
     ·单电荷标量粒子Φ_(+1)和Φ_(-1)的衰变第92-94页
     ·CP-偶标量粒子H_0和CP-奇标量粒子A_0的衰变第94-95页
     ·五重态重费米子的衰变第95-96页
   ·新粒子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的信号第96-115页
     ·Φ产生:4j2l~±+E_T信号道第100-104页
     ·Φ产生:4j2l~±信号道第104-106页
     ·Φ产生:2l~±2l~(?)信号道第106-109页
     ·∑产生:2l~±2l~(?)2j信号道第109页
     ·∑产生:3l~±l~(?)2j信号道第109-111页
     ·∑产生:3l~±2l~(?)+E_T信号道第111-113页
     ·∑产生:3l~±3l~(?)信号道第113-115页
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第115-117页
附录A 单位制和物理学常数第117-119页
附录B 一些符号约定及基本公式第119-128页
 B.1 4-矢量和张量第119页
 B.2 反对称张量第119-120页
 B.3 Pauli矩阵第120页
 B.4 狄拉克γ矩阵第120-121页
 B.5 Majorana旋量第121-122页
 B.6 狄拉克旋量第122-123页
 B.7 极化矢量第123-124页
 B.8 γ矩阵恒等式第124-126页
 B.9 自旋3/2粒子的极化求和公式第126-128页
附录C 暗物质湮灭截面及对产生+monojet过程的计算第128-132页
 C.1 暗物质湮灭截面第128-130页
 C.2 暗物质粒子对产生+monojet过程的振幅平方计算第130-132页
附录D PYTHIA模拟第132-134页
附录E 最小Casecade seesaw模型的拉氏量和质量矩阵的对角化第134-144页
 E.1 标量场部分第134-137页
 E.2 费米子部分第137-139页
 E.3 费米子质量矩阵的对角化第139-144页
附录F 最小Casecade seesaw模型中新粒子的衰变宽度第144-147页
参考文献第147-161页
致谢第161-163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63-164页

论文共1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数字全息显微术及若干应用技术研究
下一篇:新型光纤M-Z干涉传感结构及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