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2章 9101 首采面开采条件分析 | 第15-23页 |
·矿井概况及地质特征 | 第15-20页 |
·矿井概况 | 第15-16页 |
·地质特征 | 第16-20页 |
·9101 工作面履岩特征及开采工艺 | 第20-22页 |
·工作面概况 | 第20-21页 |
·工作面开采方式及主要设备 | 第21-22页 |
·顺槽支护方式及主要参数 | 第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9101 采面实测矿压规律分析 | 第23-50页 |
·矿压观测方案 | 第23页 |
·工作面矿压观测方案布置 | 第23页 |
·上下顺槽矿压观测方案布置 | 第23页 |
·工作面矿压观测结果及分析 | 第23-46页 |
·顶板来压步距的判定 | 第23-24页 |
·工作面初次来压 | 第24-29页 |
·工作面周期来压 | 第29-40页 |
·支架工作阻力分析 | 第40-46页 |
·回采巷道矿压规律分析 | 第46-49页 |
·工作面顺槽超前支护观测 | 第46-48页 |
·观测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采场覆岩断裂机理分析 | 第50-70页 |
·关键层分析 | 第50-55页 |
·关键层理论 | 第50页 |
·关键层分析 | 第50-55页 |
·顶板来压步距理论计算 | 第55-58页 |
·老顶的梁式破断 | 第55-56页 |
·初次来压计算 | 第56-57页 |
·周期来压计算 | 第57-58页 |
·关键块的变形失稳及稳定性 | 第58-62页 |
·关键块的受力分析 | 第58-60页 |
·关键块的稳定性分析 | 第60-61页 |
·老顶破断运动规律 | 第61-62页 |
·采场顶板三带分析 | 第62-66页 |
·垮落带 | 第62-63页 |
·裂缝带 | 第63-66页 |
·液压支护阻力确定 | 第66-69页 |
·估算法 | 第66页 |
·实测统计法 | 第66-67页 |
·按老顶分级支护强度计算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9101 工作面顶板运动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70-84页 |
·Udec 数值模拟概述 | 第70页 |
·模型建立 | 第70-72页 |
·模型框架 | 第70-71页 |
·模型岩体力学参数 | 第71-72页 |
·边界条件 | 第72页 |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72-83页 |
·关键层走向垮落规律分析 | 第72-81页 |
·工作面倾斜方向受力分析 | 第81-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84页 |
·不足之处及展望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附录 | 第90-91页 |
基本情况 | 第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项目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