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品第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7-14页 |
·选题背景和依据 | 第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8-12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8-11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4页 |
2. “自然”品第的源流 | 第14-26页 |
·“自然”品第的含义 | 第14-15页 |
·“品第”的含义 | 第14页 |
·“自然”品第的含义 | 第14-15页 |
·“自然”品第的哲学渊源 | 第15-19页 |
·老子思想对“自然”品第的影响 | 第16页 |
·庄子思想对“自然”品第的影响 | 第16-18页 |
·玄学思想对“自然”品第的影响 | 第18-19页 |
·“自然”品第的美学内涵 | 第19-26页 |
·顾恺之的“神形论” | 第20页 |
·宗炳的“澄怀味象”说 | 第20页 |
·谢赫的“六法”与“自然”品第 | 第20-23页 |
·气韵生动 | 第21页 |
·骨法用笔 | 第21-22页 |
·应物象形 | 第22页 |
·随类赋彩 | 第22页 |
·经营位置 | 第22-23页 |
·传移模写 | 第23页 |
·张彦远“自然”品第论 | 第23-26页 |
3. 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品第 | 第26-53页 |
·空间经营的“自然”品第 | 第27-30页 |
·古典园林空间经营之法 | 第27页 |
·古典园林造景的经营之道 | 第27-29页 |
·古典园林园路的经营之道 | 第29-30页 |
·园林掇山理水的“自然”品第 | 第30-38页 |
·掇山的“自然”品第 | 第30-35页 |
·理水的“自然”品第 | 第35-38页 |
·园林配置的“自然”品第 | 第38-43页 |
·生态美 | 第39页 |
·意境美 | 第39页 |
·形态美 | 第39-41页 |
·孤植,并植法 | 第39-40页 |
·间植法 | 第40-41页 |
·群植法 | 第41页 |
·色彩美 | 第41-42页 |
·藤本、草本植物之美 | 第42-43页 |
·建筑营构的“自然”品第 | 第43-50页 |
·建筑营构布局的“自然”品第 | 第43-44页 |
·建筑营构空间表现的“自然”品第 | 第44-50页 |
·门窗 | 第46-47页 |
·诗词景题 | 第47-50页 |
·园林虚景的“自然”品第 | 第50-53页 |
·光影 | 第50页 |
·声境 | 第50-51页 |
·嗅觉 | 第51-53页 |
4. 中国古典园林“自然”品第的创作过程 | 第53-60页 |
·“自然”品第的基础:知识积累 | 第53-54页 |
·以前贤为师 | 第53页 |
·以自然为师 | 第53-54页 |
·“自然”品第的意匠经营 | 第54-57页 |
·“澄心”养气 | 第55-56页 |
·静观默照 | 第56-57页 |
·删拔大要 | 第57页 |
·妙悟自然的方法 | 第57-60页 |
5. 结语 | 第60-62页 |
·总结 | 第60页 |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