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0页 |
| ·研究缘起 | 第8-9页 |
| ·研究范围 | 第9页 |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 第二章 建筑遮阳研究的基本问题 | 第10-22页 |
| ·建筑遮阳的原理 | 第10-13页 |
| ·地球和太阳之间相对运行规律 | 第10-11页 |
| ·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 | 第11-12页 |
| ·太阳辐射 | 第12-13页 |
| ·建筑遮阳的历史 | 第13-15页 |
| ·中国建筑遮阳的历史 | 第13-14页 |
| ·西方建筑遮阳的历史 | 第14-15页 |
| ·建筑遮阳对于建筑室内外环境与节能的贡献 | 第15-19页 |
| ·降低夏季空调负荷 | 第15-16页 |
| ·缓解室内自然采光中的眩光问题 | 第16-17页 |
| ·丰富立面,体现建筑艺术美学效果 | 第17-19页 |
| ·建筑遮阳的分类 | 第19-22页 |
| ·常见的遮阳系统分类 | 第19-20页 |
| ·遮阳系统归纳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当代优秀建筑遮阳实例点析 | 第22-52页 |
| ·材料运用出众的遮阳系统 | 第22-32页 |
| ·高性能玻璃自遮阳 | 第22-25页 |
| ·植物遮阳 | 第25-28页 |
| ·生物智能遮阳系统 | 第28-29页 |
| ·新材料在建筑遮阳上的应用 | 第29-31页 |
| ·小结 | 第31-32页 |
| ·与技术的完美结合的遮阳系统 | 第32-40页 |
| ·智能遮阳系统 | 第32-33页 |
| ·高精度遮阳构件 | 第33-37页 |
| ·日光栅格系统 | 第37-38页 |
| ·超大尺度遮阳系统 | 第38-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对建筑造型起主导作用的遮阳系统 | 第40-52页 |
| ·因“面”而异的遮阳 | 第40-42页 |
| ·建筑自遮阳 | 第42-45页 |
| ·个性化的遮阳构件 | 第45-48页 |
| ·色彩绚丽的遮阳板 | 第48-50页 |
| ·小结 | 第50-52页 |
| 第四章 现代建筑遮阳发展趋势 | 第52-80页 |
| ·遮阳设施的系统化、多功能化 | 第52-61页 |
| ·遮阳设施与太阳能利用的结合 | 第52-55页 |
| ·遮阳设施与高性能外围护结构的结合 | 第55-57页 |
| ·遮阳设施与自然通风的结合 | 第57-58页 |
| ·遮阳设施与自然采光的结合 | 第58-60页 |
| ·小结 | 第60-61页 |
| ·遮阳构件的智能化、高科技化 | 第61-72页 |
| ·人性化的智能遮阳系统 | 第61-64页 |
| ·“零能耗”智能遮阳系统 | 第64-67页 |
| ·对光线进行选择的遮阳系统 | 第67-68页 |
| ·复合遮阳系统 | 第68-70页 |
| ·小结 | 第70-72页 |
| ·遮阳设计与地方性文化性的复合化 | 第72-80页 |
| ·遮阳构件形式与地域文化符号的结合 | 第72-73页 |
| ·地域性遮阳材料的使用 | 第73-76页 |
| ·遮阳设施与地方传统建筑构件的结合 | 第76-77页 |
| ·遮阳设施与传统建筑形式的结合 | 第77-79页 |
| ·小结 | 第79-80页 |
| 第五章 天津市解放南路地区社区文体中心建筑设计实践 | 第80-95页 |
| ·项目概况 | 第80-82页 |
| ·基于定量模拟分析的可持续建筑设计 | 第82-88页 |
| ·遮阳系统设计 | 第88-95页 |
| ·南立面遮阳 | 第88-90页 |
| ·西南立面遮阳 | 第90-91页 |
| ·生态中庭屋顶遮阳、南侧屋顶遮阳 | 第91-93页 |
| ·西立面遮阳 | 第93-95页 |
| 后记 | 第95-96页 |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00-101页 |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