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险救灾中我军形象的网络传播研究
| 目录 | 第1-7页 |
| 表目录 | 第7-8页 |
| 图目录 | 第8-9页 |
| 摘要 | 第9-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11-13页 |
| ·选题的依据 | 第11-12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 ·军队形象塑造 | 第16页 |
| ·网络传播 | 第16页 |
| ·抢险救灾任务 | 第16-17页 |
| ·研究设计 | 第17-18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页 |
| ·主要创新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抢险救灾中我军形象的网络传播者和受众 | 第18-25页 |
| ·抢险救灾中我军形象的网络传播者 | 第18-22页 |
| ·新闻记者 | 第18-19页 |
| ·新闻发言人 | 第19-21页 |
| ·普通民众 | 第21-22页 |
| ·抢险救灾中我军形象的网络传播受众 | 第22-25页 |
| ·国内受众 | 第22-23页 |
| ·国外受众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抢险救灾中我军形象的网络传播渠道 | 第25-46页 |
| ·网站传播 | 第25-32页 |
| ·官方网站与民间网站 | 第26-28页 |
| ·国内网站与国外网站 | 第28-30页 |
| ·军事网站与非军事网站 | 第30-32页 |
| ·即时通信传播 | 第32-36页 |
| ·个人即时通信 | 第33-34页 |
| ·网页即时通信 | 第34-36页 |
| ·网络社区传播 | 第36-40页 |
| ·军事题材类 | 第37-38页 |
| ·抢险救灾专栏类 | 第38-40页 |
| ·博客传播 | 第40-46页 |
| ·意见领袖博客 | 第41-42页 |
| ·普通民众博客 | 第42-44页 |
| ·军事爱好者博客 | 第44-46页 |
| 第四章 抢险救灾中我军形象的网络传播内容 | 第46-56页 |
| ·正面形象的传播内容 | 第46-52页 |
| ·听党指挥、服务人民的无私奉献意识 | 第46-48页 |
| ·不畏艰难、敢于牺牲的优良战斗精神 | 第48-49页 |
| ·反应迅速、行动高效的过硬能力素质 | 第49-51页 |
| ·装备先进、后勤到位的有力保障水平 | 第51-52页 |
| ·负面形象的传播内容 | 第52-56页 |
| ·指挥失度,协调不力 | 第52-53页 |
| ·盲目蛮干,专业缺失 | 第53-54页 |
| ·舍本逐末,职能错位 | 第54-56页 |
| 第五章 抢险救灾中我军形象的网络传播积极效果 | 第56-61页 |
| ·广大受众对我军的性质宗旨有了深入理解 | 第56-57页 |
| ·广大受众对我军的使命任务有了全面认识 | 第57-59页 |
| ·广大受众对我军的能力素质有了全新判断 | 第59-61页 |
| 第六章 抢险救灾中我军形象的网络传播措施建议 | 第61-75页 |
| ·博采众媒特长,及时报道英勇顽强的正面信息 | 第61-66页 |
| ·立体传播 | 第61-62页 |
| ·及时传播 | 第62-64页 |
| ·持续传播 | 第64-66页 |
| ·依托网络平台,正确引导良莠不分的社会信息 | 第66-70页 |
| ·发布权威信息 | 第66-67页 |
| ·进行舆情研判 | 第67-69页 |
| ·实施舆论引导 | 第69-70页 |
| ·运用多种手段,严格管控居心不良的负面信息 | 第70-75页 |
| ·技术手段 | 第70-71页 |
| ·法律手段 | 第71-72页 |
| ·行政手段 | 第72-75页 |
| 结束语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5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