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2、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四)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一、 音乐与美术的融通 | 第12-18页 |
(一) 音乐与美术是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 | 第13页 |
(二) 音乐与美术之间的相通与融合 | 第13-18页 |
1、 音乐中潜在的绘画因素 | 第14-15页 |
2、 音乐与色彩的联想 | 第15-16页 |
3、 音乐中与绘画有关的钢琴作品 | 第16-18页 |
二、 谭盾与他的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 | 第18-23页 |
(一)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发展与现状 | 第18-19页 |
(二) 谭盾音乐风格以及创作中的后现代音乐思想 | 第19-21页 |
(三) 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创作背景、音乐风格、音乐本体 | 第21-23页 |
1、 《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的创作背景及创作风格 | 第21-22页 |
2、 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音乐意境分析 | 第22-23页 |
三、 湘西风景水彩画——《八幅水彩画的回忆》 | 第23-39页 |
(一) 音乐旋律线条与画面的呼应 | 第23-34页 |
1、 《秋月》 | 第23-25页 |
2、 《逗》 | 第25-26页 |
3、 《山歌》 | 第26-29页 |
4、 《听妈妈讲故事》 | 第29-30页 |
5、 《荒野》 | 第30-31页 |
6、 《古葬》 | 第31-32页 |
7、 《云》 | 第32-33页 |
8、 《欢》 | 第33-34页 |
(二) 谭盾是怎样运用音乐的“画笔”进行绘画 | 第34-39页 |
1、 音乐旋律线条与画面的呼应 | 第35页 |
2、 音乐描绘的画面色彩 | 第35-37页 |
3、 音乐烘托画面的视觉效果 | 第37页 |
4、 欣赏谭盾《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的独特领悟 | 第37-39页 |
四、 美术元素融入钢琴演奏与教学的可行性探索 | 第39-55页 |
(一) 确立音乐与美术相通的教学理念 | 第39-42页 |
1、 在教学中将音乐与美术的“共通点”互换 | 第40-41页 |
2、 钢琴作品演奏中的“声中有画” | 第41-42页 |
(二) 创立音乐与美术交融的教学环境 | 第42-50页 |
1、 欣赏画作拓展音乐思维 | 第43-46页 |
2、 联想色彩抒发音乐情感 | 第46-49页 |
3、 运用绘画造型表达音乐个性 | 第49-50页 |
(三) 音乐中的不同色彩与不同钢琴演奏技法 | 第50-55页 |
1、 钢琴触键技巧与音色的直接关系 | 第51-53页 |
2、 钢琴踏板与音色的间接关系 | 第53-55页 |
五、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