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目录 | 第1-8页 |
| 图目录 | 第8-10页 |
| 摘要 | 第10-11页 |
| ABSTRACT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 ·课题的来源 | 第13页 |
|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简介 | 第14-18页 |
| ·结构健康监测的概念 | 第14页 |
| ·结构健康监测相关技术讨论 | 第14-16页 |
| ·结构健康监测的常用方法 | 第16-17页 |
| ·结构健康监测与无损检测的区别 | 第17页 |
| ·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声场调制法 | 第17-18页 |
| ·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 第18-20页 |
| ·声场调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20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20-23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0-21页 |
| ·论文的内容安排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声场调制法的物理基础分析 | 第23-36页 |
| ·引言 | 第23页 |
| ·波动理论的基础 | 第23-26页 |
| ·基本假定 | 第23页 |
| ·固体介质对应非线性波动方程的构建 | 第23-26页 |
| ·单一激励下非线性波动方程及其解 | 第26-28页 |
| ·混合声场激励对应的非线性超声波动方程解 | 第28-32页 |
| ·非线性系数探讨 | 第32-35页 |
| ·非线性系数的物理含义 | 第32-34页 |
| ·非线性系数与超声非线性之间的关系 | 第34-35页 |
| ·声场调制法的物理原理分析 | 第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应用于结构损伤检测的声场调制信号处理算法研究 | 第36-53页 |
| ·引言 | 第36页 |
| ·信号调制原理的分析 | 第36-40页 |
| ·幅值调制的原理分析 | 第36-38页 |
| ·频率调制原理分析 | 第38-40页 |
| ·应用于损伤检测的 EMD 方法研究 | 第40-44页 |
| ·瞬时幅值和瞬时频率 | 第40-41页 |
| ·固有模式函数(IMF) | 第41页 |
| ·EMD 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41-43页 |
| ·EMD 方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 第43-44页 |
| ·应用于损伤检测的 EEMD 方法研究 | 第44-47页 |
| ·EEMD 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 | 第45-46页 |
| ·EMD 与 EEMD 对仿真信号分解的对比分析 | 第46-47页 |
| ·经验 AM-FM 解调方法研究 | 第47-51页 |
| ·基于 EEMD 及经验 AM-FM 解调的声场调制信号处理方法 | 第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四章 铝合金结构损伤的模拟实验与检测方法验证 | 第53-71页 |
| ·引言 | 第53页 |
| ·实验测量系统的选取与参数的分析 | 第53-55页 |
| ·实验测量系统的选取 | 第53-54页 |
| ·实验参数分析 | 第54-55页 |
| ·板状结构疲劳裂纹的实验与验证 | 第55-61页 |
| ·实验装置与步骤的设计 | 第55-57页 |
| ·疲劳裂纹检测的实验与验证 | 第57-61页 |
| ·管状结构裂纹检测的实验与验证 | 第61-64页 |
| ·实验装置和步骤 | 第61-62页 |
| ·裂纹检测的实验与验证 | 第62-64页 |
| ·调制信号耦合特征的分析 | 第64-67页 |
| ·实验参数对实验测量信号影响的分析 | 第67-70页 |
| ·超声激励电压对实验信号的影响 | 第67-68页 |
| ·振动激励电压对实验信号的影响 | 第68-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 ·总结 | 第71-72页 |
| ·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71页 |
| ·主要结论 | 第71-72页 |
| ·研究展望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