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能爆破煤体增透及裂隙生成机理研究
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详细摘要 | 第8-10页 |
Detailed Abstract | 第10-16页 |
1 绪论 | 第16-2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7-23页 |
·聚能爆破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煤层爆破致裂增透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主要存在问题 | 第23页 |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页 |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2 动静载荷作用下煤岩破坏特性实验研究 | 第26-52页 |
·静载作用下煤岩变形破坏特性实验 | 第26-33页 |
·煤岩静载实验原理 | 第26-27页 |
·实验数据 | 第27-28页 |
·静载作用下煤岩变形特征 | 第28-31页 |
·静载作用下煤岩破坏特征 | 第31-33页 |
·动载作用下煤岩变形破坏特性实验 | 第33-51页 |
·霍普金森压杆实验原理及过程 | 第33-36页 |
·实验数据 | 第36-42页 |
·冲击载荷作用下煤岩变形特征 | 第42-45页 |
·冲击载荷作用下煤岩破坏特征 | 第45-48页 |
·冲击载荷作用下煤岩本构模型 | 第48-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3 聚能爆破煤体致裂增透试验研究 | 第52-72页 |
·聚能爆破试验概况 | 第52-57页 |
·焦煤九里山矿试验概况 | 第52-53页 |
·平煤六矿试验概况 | 第53页 |
·平煤十矿试验概况 | 第53-55页 |
·试验煤层透气性分析 | 第55-57页 |
·聚能爆破煤体致裂增透对比试验 | 第57-62页 |
·试验数据 | 第57-59页 |
·爆破效果对比 | 第59-62页 |
·聚能爆破煤体致裂增透参数研究 | 第62-70页 |
·钻孔参数 | 第62-65页 |
·爆破参数 | 第65-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4 聚能爆破煤体致裂机理研究 | 第72-92页 |
·岩石爆破破坏理论及作用过程 | 第72-74页 |
·岩石爆破破坏理论 | 第72-73页 |
·岩石爆破作用过程 | 第73-74页 |
·聚能原理及爆炸载荷分析 | 第74-81页 |
·聚能装药结构及作用原理 | 第74-75页 |
·聚能爆破煤体致裂分区 | 第75-76页 |
·爆炸载荷过程分析 | 第76-78页 |
·聚能爆破煤体应力场 | 第78-81页 |
·聚能爆破煤体致裂机理 | 第81-88页 |
·聚能爆破煤体裂隙扩展模型 | 第81-82页 |
·爆炸冲击波作用下裂隙生成机理 | 第82页 |
·应力波作用下裂隙生成机理 | 第82-84页 |
·爆生气体作用下裂隙生成机理 | 第84-85页 |
·聚能爆破煤体致裂微观分析 | 第85-88页 |
·聚能爆破煤体裂隙现场观测 | 第88-90页 |
·平煤六矿聚能爆破煤体裂隙观测 | 第88-89页 |
·郑州大平煤矿聚能爆破煤体裂隙观测 | 第89-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5 聚能爆破煤体致裂数值模拟研究 | 第92-114页 |
·数值计算方法简介 | 第92-96页 |
·ANSYS/LS-DYNA论基础 | 第92-95页 |
·ANSYS/LS-DYNA计算方法 | 第95-96页 |
·聚能爆破煤体裂隙扩展模拟 | 第96-103页 |
·聚能爆破动力分析模型 | 第96-99页 |
·聚能爆破过程模拟 | 第99-100页 |
·聚能爆破对煤体力学性质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聚能爆破煤体裂隙范围 | 第101-103页 |
·聚能爆破煤体致裂影响因素模拟 | 第103-112页 |
·装药结构 | 第103-106页 |
·装药不耦合系数 | 第106-108页 |
·煤岩强度 | 第108-110页 |
·瓦斯压力 | 第110-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14-116页 |
·主要结论 | 第114-115页 |
·展望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
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