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燕京地区佛教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7页 |
(一) 本选题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 学术意义 | 第8页 |
2、 现实意义 | 第8-9页 |
(二) 研究范围界定与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 研究范围界定 | 第9页 |
2、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三) 国内外研究回顾 | 第10-14页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6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五)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第一章 辽朝的建立与辽佛教兴盛缘由 | 第17-25页 |
(一) 辽朝的建立 | 第17-20页 |
1、 契丹民族的起源及发展壮大 | 第17-18页 |
2、 契丹族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 第18-19页 |
3、 辽朝的衰落 | 第19-20页 |
(二) 辽佛教兴盛缘由 | 第20-24页 |
1、 与世俗政治协调,获得封建朝廷支持 | 第20-21页 |
2、 皇亲贵族对于佛教的推崇 | 第21-22页 |
3、 黎民百姓信仰 | 第22-24页 |
(三)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辽代燕京地区佛塔 | 第25-41页 |
(一) 佛塔的类型与风格 | 第26-38页 |
1、 密檐式塔的建筑风格 | 第26-32页 |
2、 覆钵式塔的建筑风格 | 第32-35页 |
3、 花塔建筑风格 | 第35-38页 |
(二) 佛塔风格形成缘由分析 | 第38-40页 |
1、 地理环境影响 | 第39页 |
2、 受宋塔建筑风格影响 | 第39-40页 |
(三)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辽代燕京地区高僧 | 第41-51页 |
(一) 无碍大师诠晓 | 第41-44页 |
1、 生平简介 | 第42-43页 |
2、 无碍大师诠晓与《辽藏》 | 第43-44页 |
3、 无碍大师诠晓的佛学思想和主要贡献 | 第44页 |
(二) 智光 | 第44-45页 |
(三) 通理恒策大师 | 第45-47页 |
1、 生平介绍 | 第45-46页 |
2、 通理大师恒策与房山石经 | 第46-47页 |
3、 黑水城文献中的通理大师 | 第47页 |
(四) 行均 | 第47-49页 |
1、 生平简介 | 第48页 |
2、 《龙龛手镜》 | 第48-49页 |
(五) 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辽藏》和房山辽代石刻经 | 第51-55页 |
(一) 《辽藏》 | 第51-53页 |
1、 《辽藏》的出土 | 第51-52页 |
2、 《辽藏》的内容 | 第52-53页 |
3、 《辽藏》研究的重大意义 | 第53页 |
(二) 房山辽代石刻经 | 第53-54页 |
(三) 小结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附录 | 第61-62页 |
后记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