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16页 |
| ·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流行及危害 | 第8-11页 |
| ·流行趋势 | 第8-9页 |
| ·病原学 | 第9页 |
| ·检测方法 | 第9-10页 |
| ·预防及治疗 | 第10-11页 |
| ·菌影疫苗的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 ·菌影疫苗的裂解机理 | 第11-13页 |
| ·菌影疫苗的优势 | 第13页 |
| ·菌影疫苗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 ·双裂解基因在菌影疫苗的应用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6-28页 |
| ·试验材料 | 第16-18页 |
| ·菌种、噬菌体与质粒 | 第16页 |
| ·实验动物 | 第16页 |
| ·主要试剂 | 第16-17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7-18页 |
| ·试验方法 | 第18-28页 |
| ·溶菌质粒 pDUET-E 的构建 | 第18-21页 |
| ·双表达溶菌裂解质粒的构建 | 第21-22页 |
| ·鸡白痢沙门菌菌菌影的制备 | 第22-24页 |
| ·菌影疫苗的制备 | 第24页 |
| ·安全性试验 | 第24页 |
| ·免疫及攻毒 | 第24-25页 |
| ·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 第25-26页 |
| ·CD4~+、CD8~+T 淋巴细胞的检测 | 第26页 |
| ·攻毒后鸡内脏组织的病理变化 | 第26-27页 |
| ·数据处理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试验结果 | 第28-43页 |
| ·目的基因的克隆与序列测定结果 | 第28-29页 |
| ·E 基因的 PCR 扩增 | 第28页 |
| ·质粒 pDUET-E 的 PCR 鉴定和酶切鉴定 | 第28-29页 |
| ·含单裂解基因 pDUET-E 溶菌质粒对细菌裂解的影响 | 第29页 |
| ·8种抗菌肽对细菌裂解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 ·最佳起始菌液浓度值和诱导时间的确定 | 第30页 |
| ·诱导后的细菌生长曲线 | 第30-31页 |
| ·鸡白痢沙门氏菌菌影的电镜观察结果 | 第31页 |
| ·LD50 的确定 | 第31-32页 |
| ·无菌检验 | 第32页 |
| ·安全性检验 | 第32页 |
| ·鸡血清特异性抗体动态变化 | 第32-33页 |
| ·脾淋巴细胞中 CD4~+、CD8~+T 细胞的动态变化 | 第33-35页 |
| ·脾脏中 CD4~+T 细胞亚群在总 T 细胞中所占百分比的动态变化 | 第33-34页 |
| ·脾脏中 CD8~+T 细胞亚群在总 T 细胞中所占百分比的动态变化 | 第34-35页 |
| ·攻毒后的保护情况 | 第35页 |
| ·攻毒后的解剖病变 | 第35-36页 |
| ·攻毒后脏器荷菌数检测 | 第36-37页 |
| ·攻毒后内脏组织学病变 | 第37-43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43-47页 |
| ·双基因温控裂解质粒的溶菌效果 | 第43-44页 |
| ·鸡白痢沙门氏菌菌影疫苗对鸡的保护效果 | 第44-45页 |
| ·疫苗对鸡体液免疫的影响 | 第45页 |
| ·疫苗对鸡细胞免疫的影响 | 第45-47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 致谢 | 第55-57页 |
| 附录 | 第57-59页 |
| 作者简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