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1、现代医学对心肌缺血的认识 | 第11-14页 |
·心肌缺血的致病因素 | 第11-13页 |
·SMI病理生理改变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2、现代医学对心肌缺血的治疗现状 | 第14-16页 |
·药物治疗 | 第14-15页 |
·其他治疗方法 | 第15-16页 |
3、传统中医对心肌缺血的认识 | 第16-17页 |
·病因病机 | 第16-17页 |
4、针灸临床治疗心肌缺血的现状 | 第17-18页 |
·毫针疗法 | 第17-18页 |
·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疗法 | 第18页 |
·耳穴及其他疗法 | 第18页 |
5、内关穴抗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对脑干的影响 | 第18-19页 |
·对下丘脑的影响 | 第19页 |
·对血管活性物质的调节 | 第19页 |
·对心肌酶的调节 | 第19-20页 |
·对心肌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20页 |
·对心肌细胞离子浓度及超微结构的改变 | 第20-21页 |
·对能量代谢的调节 | 第21页 |
6、本课题的立体依据、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 第21-23页 |
实验研究 | 第23-36页 |
1、实验目的 | 第23页 |
2、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3、实验结果 | 第26-36页 |
·电针内关穴对PPI诱导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家兔不同时间点LVSP(Kpa)的影响 | 第26-27页 |
·电针内关穴对PPI诱导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家兔不同时间点LVEDP(Kpa)的影响 | 第27-28页 |
·电针内关穴对PPI诱导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家兔不同时间点+dp/dtmax(Kpa/s)的影响 | 第28-29页 |
·电针内关穴对PPI诱导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家兔不同时间点-dp/dtmax(Kpa/s)的影响 | 第29-30页 |
·电针内关穴对PPI诱导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家兔不同时间点HR(次/min)的影响 | 第30-31页 |
·电针内关穴对PPI诱导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家兔不同时间点P-R间期(s)的影响 | 第31-32页 |
·电针内关穴对PPI诱导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家兔不同时间点ST段(mV)的影响 | 第32-33页 |
·电针内关穴对PPI诱导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家兔不同时间点T波波幅(mV)的影响 | 第33-35页 |
·电针内关穴对PPI诱导急性心肌缺血家兔血清LDH(U/L)、CK-MB(U/L)的影响 | 第35-36页 |
讨论 | 第36-41页 |
1 关于心肌缺血模型 | 第36-37页 |
2 关于神经纤维传导速度 | 第37-38页 |
3 研究探索实验动物穴位量化指标的重要意义 | 第38-39页 |
4 本研究实验结果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7-49页 |
个人资料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