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长安城遗址保护立法的初步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发展的迫切需要 | 第9页 |
·地方亟待大遗址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 第9-10页 |
·国际大遗址保护事业的迅速发展 | 第10页 |
·文献述评 | 第10-15页 |
·大遗址相关理论概述 | 第10-12页 |
·大遗址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 第12-13页 |
·大遗址保护研究的文献评述 | 第13-15页 |
·研究设计 | 第15-16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的困难 | 第16页 |
·收集资料和把握其内容的困难 | 第16页 |
·对研究领域的陌生 | 第16页 |
·论文的结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现状分析 | 第18-24页 |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现状 | 第18-20页 |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基本情况 | 第18页 |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情况 | 第18-19页 |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利用管理情况 | 第19-20页 |
·汉城遗址保护与利用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 第20-24页 |
·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资金不足 | 第21页 |
·大遗址土地使用权影响大遗址的保护 | 第21页 |
·遗址保护与利用的管理体制不完善 | 第21-22页 |
·大遗址保护规划缺乏监督机制 | 第22-23页 |
·公众参与度不够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汉长安城遗址相关立法分析 | 第24-34页 |
·汉长安城遗址相关立法现状分析 | 第24-29页 |
·与汉长安城遗址相关国家立法现状分析 | 第24-25页 |
·与汉长安城遗址相关地方立法分析 | 第25-26页 |
·汉长安城遗址相关保护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6-29页 |
·汉长安城遗址立法的必要性 | 第29-31页 |
·大遗址立法的作用 | 第29-30页 |
·从西安整体发展看其立法必要性 | 第30页 |
·从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看其必要性 | 第30-31页 |
·立法可行性 | 第31-34页 |
·法规依据 | 第31页 |
·理论指导 | 第31-32页 |
·我国大遗址的未来发展趋势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国外有关遗址立法概况及启示 | 第34-44页 |
·国际公约涉及遗址立法的特点 | 第34-37页 |
·注重依法保护 | 第34页 |
·划定遗址区实现整体保护 | 第34-35页 |
·强调遗址公共产品的属性 | 第35页 |
·国际立法体现遗址区居民的利益 | 第35页 |
·国际立法重视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 第35-36页 |
·考虑专家咨询制度的重要性 | 第36页 |
·注重纳入保护基本原则和技术的规范 | 第36-37页 |
·国外遗址立法现状及启示 | 第37-41页 |
·美国 | 第38页 |
·法国 | 第38-39页 |
·澳大利亚 | 第39-40页 |
·意大利 | 第40-41页 |
·国外遗址保护法律制度的优点分析 | 第41-44页 |
·结合实际建立科学遗址管理体系 | 第42页 |
·中央财政资金的大量投入 | 第42页 |
·明确各级政府咨询机构的职责 | 第42页 |
·积极发挥民间社团的作用 | 第42-43页 |
·完善的公众参与制度设计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国内其他大遗址地方立法经验借鉴和分析 | 第44-51页 |
·国内相关遗址先行立法经验借鉴 | 第44-47页 |
·《杭州市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条例》 | 第44-45页 |
·《陕西省秦始皇陵保护条例》 | 第45-46页 |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 第46-47页 |
·国内其他省市遗址立法的简介 | 第47-48页 |
·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 第47-48页 |
·关于保护管理机构的规定 | 第48页 |
·其他省市大遗址立法的启示 | 第48-51页 |
·重视地方立法对遗址保护和利用的作用 | 第48-49页 |
·建立符合遗址自身特点的管理体制 | 第49页 |
·注重保护遗址区居民利益 | 第49页 |
·引入专家咨询制度 | 第49-51页 |
第六章 汉长安城遗址立法主要问题的构建 | 第51-62页 |
·立法原则 | 第51-52页 |
·保护优先的原则 | 第51页 |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51-52页 |
·社会公共利益与遗址居民利用相协调的原则 | 第52页 |
·公众参与原则 | 第52页 |
·对汉长安城遗址几个主要问题的立法考虑 | 第52-59页 |
·汉长安城遗址管理主体及职责 | 第53-54页 |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和管理范围 | 第54-55页 |
·大遗址规划执行和监督机制 | 第55-56页 |
·建立大遗址专家咨询制度 | 第56-57页 |
·建立公众参与大遗址保护制度 | 第57-58页 |
·建立大遗址监测和评估公布制度 | 第58-59页 |
·法律责任 | 第59页 |
·其他配套鼓励制度 | 第59-62页 |
·土地资源管理 | 第59-60页 |
·多方资金投入机制 | 第60-61页 |
·以大遗址为依托相关产业的发展 | 第61-62页 |
结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