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电动汽车的发展情况 | 第11-13页 |
| ·电动汽车国外发展情况 | 第11-12页 |
| ·电动汽车国内发展情况 | 第12-13页 |
| ·动力电池概述 | 第13-14页 |
| ·电池配组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研究的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5页 |
|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 第2章 电池一致性及电池配组方法 | 第16-21页 |
| ·电池不一致性的概述 | 第16-18页 |
| ·电池不一致性的原因 | 第16页 |
| ·不一致性的表现 | 第16-17页 |
| ·电池不一致性的危害 | 第17-18页 |
| ·提高不一致性的方法 | 第18页 |
| ·电池配组方法 | 第18-20页 |
| ·单参数配组法 | 第18-19页 |
| ·多参数配组法 | 第19页 |
| ·动态特性配组法 | 第19-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3章 电池配组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 第21-31页 |
| ·模式识别概述 | 第21-22页 |
| ·分选方法的介绍 | 第22-25页 |
| ·贝叶斯分类 | 第22页 |
| ·神经网络分类 | 第22-23页 |
| ·聚类分析分类 | 第23-25页 |
| ·FCM 聚类算法在电池配组中的应用 | 第25-30页 |
| ·FCM 聚类算法的介绍 | 第25-27页 |
| ·电池曲线的分类 | 第27-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4章 系统硬件设计 | 第31-41页 |
| ·系统原理与设计框图 | 第31页 |
| ·上位机硬件设计 | 第31-34页 |
| ·S3C6410 处理器 | 第31-32页 |
| ·S3C6410 的 LCD 控制器 | 第32-33页 |
| ·核心板的结构 | 第33-34页 |
| ·下位机硬件设计 | 第34-39页 |
| ·数据采集电路 | 第34-36页 |
| ·通信接口电路 | 第36页 |
| ·数据存储电路 | 第36-38页 |
| ·电池保护电路 | 第38-39页 |
| ·系统整体硬件布局规划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5章 系统软件设计 | 第41-56页 |
| ·基于 Linux 系统的图形界面的开发 | 第41-49页 |
| ·Qt/Embedded 简介 | 第41-42页 |
| ·Qt/Embedded 以及 qwt 插件的安装与移植 | 第42-43页 |
| ·qwt 绘制实时曲线 | 第43-46页 |
| ·串口通信的 Qt 实现步骤及原理 | 第46-48页 |
| ·基于 FCM 的配组算法设计 | 第48-49页 |
| ·STM32 下的嵌入式程序的开发 | 第49-53页 |
| ·系统初始化 | 第49-50页 |
| ·TLC2543 驱动程序设计 | 第50-51页 |
| ·SD 卡程序的设计 | 第51-52页 |
| ·保护电路程序的设计 | 第52-53页 |
| ·STM2 与 6410 之间通信程序的设计 | 第53-55页 |
| ·软件设计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6章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6-61页 |
| ·实验条件 | 第56-58页 |
| ·实验测量的电池 | 第56-57页 |
| ·实验仪器 | 第57-58页 |
| ·实验内容及结论 | 第58-60页 |
| ·电池储存性能的对比 | 第59页 |
| ·电池组循环性能的对比 | 第59-60页 |
| ·实验总结 | 第60-61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 ·已完成的工作及待解决的问题 | 第61页 |
| ·发展前景和展望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附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