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巢老人情感需要的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一、研究的目的 | 第9-10页 |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页 |
| 四、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五、研究创新点 | 第13页 |
| 六、调查内容及方法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相关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 (一)老人与空巢老人 | 第15页 |
| (二)情感与情绪 | 第15-16页 |
| (三)情感需要与老年人情感需要 | 第16页 |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 第16-17页 |
| (二)中国传统孝文化理论 | 第17-18页 |
| (三)伦理道德理论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城市空巢老人情感缺失表现及影响 | 第19-29页 |
| 一、情感缺失表现 | 第19-25页 |
| (一)天伦之乐缺失的孤独感 | 第19-20页 |
| (二)社交网络萎缩的失落感 | 第20-22页 |
| (三)老年歧视显现的自卑感 | 第22-23页 |
| (四)文化生活贫乏的空虚感 | 第23-25页 |
| 二、情感缺失影响 | 第25-29页 |
| (一)社会心态的扭曲 | 第25-26页 |
| (二)社会和谐发展受阻 | 第26页 |
| (三)人文精神的缺乏 | 第26-27页 |
| (四)家庭关系的紧张 | 第27-28页 |
| (五)个人幸福感的缺失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城市空巢老人情感需要的原因分析 | 第29-35页 |
| 一、社会原因分析 | 第29-32页 |
| (一)现有法律法规政策缺乏实效性 | 第29-30页 |
|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 | 第30-31页 |
| (三)非政府组织体系尚不成熟 | 第31-32页 |
| 二、家庭原因分析 | 第32-33页 |
| (一)子女照顾有心无力 | 第32页 |
| (二)雇人照顾不如人意 | 第32-33页 |
| 三、自身原因分析 | 第33-35页 |
| (一)自我保护意识的缺失 | 第33-34页 |
| (二)自身生存价值的缺失 | 第34页 |
| (三)自身生理机能的衰退 | 第34-35页 |
| 第五章 满足空巢老人情感需要的可行途径 | 第35-41页 |
| 一、政府主导构建老年精神保障新机制 | 第35-36页 |
| (一)壮大服务队伍提高质量 | 第35页 |
| (二)改革创新加大支持力度 | 第35-36页 |
| (三)政府财政部门资金投入 | 第36页 |
| 二、立足社区打造老人情感寄托新场域 | 第36-38页 |
| (一)构建老年服务网 | 第37页 |
| (二)优化老年服务设施 | 第37-38页 |
| 三、整合资源拓展社区服务体系新层次 | 第38页 |
| (一)社区之间的资源整合 | 第38页 |
| (二)社会与社区之间的资源整合 | 第38页 |
| (三)政府与社区之间的资源整合 | 第38页 |
| (四)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资源整合 | 第38页 |
| (五)社区内部的资源整合 | 第38页 |
| 四、转化传统观念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 第38-41页 |
| (一)树立空巢老人新观念 | 第38-39页 |
| (二)发挥余热实现自身社会价值 | 第39-41页 |
| 结论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附录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