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祛瘀膏对骨折后下肢静脉血栓治疗的实验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英文缩略语 | 第9-10页 |
| 前言 | 第10-12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 一、古代医学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认识 | 第12-13页 |
| 二、现代医学对于下肢静脉血栓的认识 | 第13-16页 |
| 三、现代中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 第16-21页 |
| 四、讨论 | 第21-22页 |
| 第一章 处方中指标性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2-28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22-23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22页 |
| ·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 ·制剂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 | 第23-27页 |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23页 |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23页 |
| ·测定波长的选择 | 第23-24页 |
| ·线性关系考察 | 第24-25页 |
| ·精密度试验 | 第25-26页 |
| ·稳定性考察 | 第26-27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27-28页 |
| ·小结 | 第27页 |
| ·讨论 | 第27-28页 |
| 第二章 活血祛瘀膏的提取工艺 | 第28-36页 |
| ·仪器与材料 | 第29-30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29页 |
| ·试验材料 | 第29-30页 |
| ·试验方法与结果 | 第30-33页 |
| ·单因素考察 | 第33页 |
| ·提取工艺的验证性试验 | 第33-3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4-35页 |
| ·结果 | 第34-35页 |
| ·讨论 | 第35页 |
| ·结论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活血祛瘀膏的制备 | 第36-46页 |
| ·仪器与材料 | 第37页 |
| ·仪器 | 第37页 |
| ·材料 | 第37页 |
| ·实验操作 | 第37-43页 |
| ·基质原料的选择 | 第37-39页 |
| ·黑膏药基质的制备工艺 | 第39-40页 |
| ·基质的质量评估 | 第40-42页 |
| ·活血祛瘀膏的制备 | 第42-43页 |
| ·实验结果 | 第43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43-46页 |
| ·条件的控制 | 第43页 |
| ·裱褙材料的选择 | 第43-44页 |
| ·操作过程 | 第44页 |
| ·操作失误的补救措施 | 第44-45页 |
| ·结果分析及其它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研究 | 第46-57页 |
| ·仪器与试药 | 第46-47页 |
| ·仪器 | 第46页 |
| ·实验材料 | 第46-47页 |
| ·方法与结果 | 第47-53页 |
| ·制剂中原料药材薄层鉴别 | 第47-53页 |
| ·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 | 第53-57页 |
| ·活血祛瘀膏中总黄酮的鉴别 | 第53-54页 |
| ·活血祛瘀膏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 第54-55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55-57页 |
| 第五章 急毒及刺激性实验 | 第57-6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7-58页 |
| ·实验动物 | 第57页 |
| ·实验用药 | 第57-58页 |
| ·方法与结果 | 第58-62页 |
| ·急性毒性实验 | 第58页 |
| ·最大耐受量的测定 | 第58页 |
| ·刺激性实验 | 第58-59页 |
| ·皮肤过敏性试验 | 第59-60页 |
| ·试验结果 | 第60-62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62-63页 |
| ·急毒性及最大耐受量 | 第62页 |
| ·刺激性及皮肤过敏性 | 第62-63页 |
| 讨论 | 第63-65页 |
| 结语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