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9页 |
| ·引言 | 第12-15页 |
|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分类及工作原理 | 第15-20页 |
| ·单层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 第15-16页 |
| ·双层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 第16-17页 |
| ·体相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 第17-19页 |
| ·叠层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 第19-20页 |
|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材料 | 第20-28页 |
| ·电子给体材料 | 第20-24页 |
| ·电子受体材料 | 第24-25页 |
| ·缓冲层材料 | 第25-27页 |
| ·阳极缓冲层(anode buffer layer,ABL) | 第25-26页 |
| ·阴极缓冲层(cathode buffer layer,CBL) | 第26-27页 |
| ·电极材料 | 第27-28页 |
|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流程 | 第28-31页 |
| ·ITO刻蚀 | 第28页 |
| ·ITO基片清洗 | 第28-29页 |
| ·活性层溶液配制 | 第29页 |
| ·ITO基片预处理 | 第29页 |
| ·阳极缓冲层PEDOT:PSS的制备 | 第29页 |
| ·光伏活性层的制备 | 第29-30页 |
| ·金属阴极的制备 | 第30页 |
| ·退火处理 | 第30-31页 |
|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器件性能表征 | 第31-34页 |
|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等效电路图 | 第31页 |
|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参数 | 第31-34页 |
| ·本论文的选题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 第二章 含氨基有机小分子缩二脲、二氰二胺、尿素作为阴极缓冲层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 第39-62页 |
| ·引言 | 第39-40页 |
| ·实验部分 | 第40-41页 |
| ·原料与试剂 | 第40页 |
| ·基于P3HT:PCBM的体相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制备 | 第40-41页 |
| ·测试表征 | 第4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1-58页 |
| ·引入缩二脲、二氰二胺和尿素作为阴极缓冲层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J-V特性曲线 | 第42-52页 |
| ·溶液浓度对缩二脲、二氰二胺和尿素作为阴极缓冲层的影响 | 第42-46页 |
| ·旋涂速度对缩二脲、二氰二胺和尿素作为阴极缓冲层的影响 | 第46-52页 |
| ·薄膜的紫外吸收光谱 | 第52-53页 |
| ·P3HT:PCBM/CBL薄膜的表面形貌和阴极缓冲层厚度 | 第53-54页 |
| ·缩二脲、二氰二胺和尿素阴极缓冲层对P3HT:PCBM体相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效率提高的机理 | 第54-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 第三章 柠檬酸三乙酯作为阴极缓冲层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 第62-75页 |
| ·引言 | 第62页 |
| ·体相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 第62-64页 |
| ·原料与试剂 | 第62页 |
| ·体相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 第62-6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4-73页 |
| ·嵌入柠檬酸三乙酯作为阴极缓冲层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J-V特性曲线 | 第64-70页 |
| ·柠檬酸三乙酯作为阴极缓冲层对P3HT:PCBM体系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64-67页 |
| ·柠檬酸三乙酯作为阴极缓冲层对PCDTBT:PC_(70)BM体系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67-70页 |
| ·紫外吸收光谱 | 第70-71页 |
| ·薄膜表面形貌 | 第71-72页 |
| ·柠檬酸三乙酯阴极缓冲层对于不同活性层体系的影响比较 | 第72-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 ·全文总结 | 第75-76页 |
| ·工作展望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