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s | 第5-12页 |
1 导论 | 第12-28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15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目标 | 第15-16页 |
·研究成果综述 | 第16-25页 |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6-19页 |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9-24页 |
·对现有研究成果的评价 | 第24-25页 |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5-28页 |
·研究思路 | 第25-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2 公共财政可持续性和财政支出的理论基础 | 第28-48页 |
·当前形势下财政的主要职能 | 第28-37页 |
·西方财政职能演变 | 第29-30页 |
·我国对于财政职能的界定 | 第30-31页 |
·当前我国财政职能定位 | 第31-37页 |
·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 | 第37-43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源起 | 第37-38页 |
·从经济维度看可持续发展 | 第38-40页 |
·财政可持续性的内涵 | 第40-42页 |
·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 | 第42-43页 |
·财政支出对财政可持续性的作用机制 | 第43-45页 |
·通过促进经济增长作用于财政可持续 | 第43-44页 |
·通过提高资金效益作用于财政可持续 | 第44-45页 |
·财政可持续性的度量 | 第45-48页 |
·财政可持续性的主要评价指标 | 第45-46页 |
·各指标问的比较和作用评价 | 第46-48页 |
3 中国财政收支及可持续性状况的发展演变 | 第48-76页 |
·计划经济时期:相对保守的财政收支运行 | 第49-54页 |
·财政收支规模 | 第50-51页 |
·财政收支结构 | 第51-52页 |
·财政可持续状况 | 第52-54页 |
·1978-1993年:财政放权体制下赤字的出现和逐渐扩大 | 第54-60页 |
·改革开放后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 第55页 |
·财政收支规模 | 第55-56页 |
·财政收支结构 | 第56-58页 |
·财政可持续状况 | 第58-60页 |
·1994-2003年:分税制改革后财政风险的日益加大 | 第60-65页 |
·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 第60-61页 |
·财政收支规模 | 第61-63页 |
·财政收支结构 | 第63-64页 |
·财政可持续状况 | 第64-65页 |
·2003年以后:财政收支规模不断增加中的财政风险 | 第65-70页 |
·公共财政框架基本确立 | 第65-66页 |
·财政收入规模 | 第66-67页 |
·财政收支结构 | 第67-69页 |
·财政可持续状况 | 第69-70页 |
·中国财政发展历程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启示 | 第70-72页 |
·经济发展形势和财政体制改革是影响财政可持续性的宏观因素 | 第71页 |
·政府目标和工作重心是影响财政可持续性的直接因素 | 第71-72页 |
·集权与分权、事权与财权的安排是影响财政可持续性的体制因素 | 第72页 |
·当前影响我国财政可持续性的主要因素 | 第72-76页 |
·财政收入相对不足 | 第73-74页 |
·财政支出过度膨胀和失衡 | 第74-75页 |
·财政管理体制尚存弊端 | 第75-76页 |
4 公共财政支出的广度研究 | 第76-92页 |
·财政支出广度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 | 第76-80页 |
·财政支出广度——含义与意义 | 第76页 |
·财政支出刚性——财政支出广度影响财政可持续性的内在机制 | 第76-79页 |
·财政支出越位——财政支出广度影响财政可持续性的现实因素 | 第79-80页 |
·界定公共财政支出广度的原理和机制 | 第80-83页 |
·从公共产品界定财政支出广度 | 第80-81页 |
·从政府职能界定财政支出广度 | 第81-82页 |
·界定财政支出广度的机制分析 | 第82-83页 |
·我国公共财政支出广度的实证分析 | 第83-88页 |
·财政支出规模的不断增加 | 第84-85页 |
·财政支出承担了过多的改革成本 | 第85页 |
·财政支出越位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 第85-86页 |
·财政支出“高供养”问题始终存在 | 第86-88页 |
·财政支出“保增长”、“保民生”压力大 | 第88页 |
·公共财政支出广度过宽的负面影响 | 第88-92页 |
·公共财政支出压力增加 | 第89页 |
·地方政府财政困境尤为明显 | 第89-90页 |
·不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 第90-91页 |
·公共财政支出的“易上难下” | 第91-92页 |
5 公共财政支出的深度研究 | 第92-107页 |
·财政支出深度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 | 第92-94页 |
·财政支出深度——含义和意义 | 第92页 |
·财政资源的稀缺性——财政支出深度影响其可持续性的内在机制 | 第92-93页 |
·公共服务供给方式——财政支出深度影响其可持续性的现实因素 | 第93-94页 |
·确定公共财政深度的主要原则 | 第94-96页 |
·量入为出原则 | 第94页 |
·效率优先原则 | 第94-95页 |
·结构优化原则 | 第95页 |
·技术可行原则 | 第95-96页 |
·动态发展原则 | 第96页 |
·我国公共财政支出深度的实证分析 | 第96-103页 |
·高等教育和医疗服务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 第96-97页 |
·我国对高等教育的垄断供给问题 | 第97-101页 |
·我国医疗服务领域的支出“失衡” | 第101-103页 |
·公共财政支出深度过大的负面影响 | 第103-107页 |
·公共产品单一供给带来的低效率 | 第103-105页 |
·政府“管的过宽”加大了财政压力,挤占了市场应有的份额 | 第105-106页 |
·财政支出的“错位”与“缺位”状况不易摆脱 | 第106-107页 |
6 西方国家财政管理和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 第107-126页 |
·美国的财政危机及其应对措施 | 第107-113页 |
·“赤字财政”与“财政悬崖” | 第107-109页 |
·美国赤字危机的财政原因 | 第109-112页 |
·美国维护财政可持续性的措施 | 第112-113页 |
·日本财政赤字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 第113-116页 |
·日本的财政赤字及其主要原因 | 第113-115页 |
·日本解决财政赤字的主要对策 | 第115-116页 |
·欧盟财政约束机制的实践 | 第116-120页 |
·欧盟财政规则的发展 | 第116-117页 |
·欧盟财政规则下各成员国的财政状况 | 第117-119页 |
·欧盟对“高福利”国家的财政监管 | 第119-120页 |
·俄罗斯的财政稳定措施 | 第120-123页 |
·俄罗斯的财政支出状况 | 第120-122页 |
·俄罗斯保持财政稳定的主要措施 | 第122-123页 |
·西方国家维护财政可持续性的经验与启示 | 第123-126页 |
·西方国家维护财政可持续性的经验 | 第123-124页 |
·西方国家维护财政可持续性的几点启示 | 第124-126页 |
7 保证可持续性的我国财政体制改革 | 第126-151页 |
·合理确定财政支出的广度和深度 | 第126-139页 |
·以公共财政的要求为导向,确定适宜的财政支出广度 | 第126-129页 |
·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为抓手,对财政支出深度进行合理界定 | 第129-131页 |
·采取模糊模式识别的方法,对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判别 | 第131-137页 |
·与财政收入的适度增长相适应,保持财政支出的适宜增速 | 第137-139页 |
·构建以提高财政能力为导向的财政投融资体制 | 第139-142页 |
·财政投融资与一般财政支出、财政能力的关系 | 第139-140页 |
·财政投融资对财政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 第140页 |
·完善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的着力点 | 第140-142页 |
·以财政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 第142-147页 |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双重作用 | 第142-143页 |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对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 第143-144页 |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关键措施——强化效率评价体系 | 第144-147页 |
·相关配套改革措施 | 第147-151页 |
·加快财政支出管理法制化进程 | 第147-148页 |
·推动财政支出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 第148-149页 |
·强化财政支出的日常管理 | 第149-151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51-153页 |
·主要结论 | 第151页 |
·研究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151-153页 |
后记 | 第153-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60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