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国外 | 第9-11页 |
·国内 | 第11-13页 |
·研究思路与内容方法 | 第13-14页 |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6页 |
2 科技银行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概念及关系 | 第16-23页 |
·科技型中小企业相关概念 | 第16-20页 |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定义及特征 | 第16-19页 |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 第19-20页 |
·科技银行相关概念 | 第20页 |
·科技银行定义 | 第20页 |
·科技银行性质和功能 | 第20页 |
·我国发展科技银行的必要性分析 | 第20-23页 |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 | 第21页 |
·我国成立发展科技银行的政策背景 | 第21-23页 |
3 美国科技银行的主要模式分析 | 第23-28页 |
·美国硅谷银行简介 | 第23页 |
·硅谷银行的历史和发展状况 | 第23页 |
·硅谷银行模式独特性分析 | 第23-26页 |
·硅谷银行的运营模式 | 第23-25页 |
·硅谷银行的盈利模式 | 第25-26页 |
·硅谷银行模式的风险控制 | 第26页 |
·硅谷银行模式的反思启示 | 第26-28页 |
·硅谷银行模式的不足与局限性 | 第26-27页 |
·硅谷银行模式的积极借鉴意义 | 第27-28页 |
4 我国科技银行的主要模式分析 | 第28-41页 |
·我国科技银行的发展状况 | 第28页 |
·国内金融机构的试水模式 | 第28-29页 |
·政策性银行模式——国家开发银行 | 第28页 |
·商业银行寻求与 VE/PC 的战略合作 | 第28-29页 |
·我国科技银行的典型模式——科技支行 | 第29-33页 |
·我国科技支行模式的创立特点 | 第30-31页 |
·我国科技支行的经营模式特征 | 第31-32页 |
·杭州银行科技支行的案例分析 | 第32-33页 |
·我国科技银行对硅谷银行的复制和创新模式 | 第33-34页 |
·浦发硅谷银行 | 第33-34页 |
·科技园区——中科金集团 | 第34页 |
·现阶段我国科技银行与硅谷银行模式的比较 | 第34-39页 |
·我国科技支行与硅谷银行的相似之处 | 第34-35页 |
·我国科技支行与硅谷银行的差异之处 | 第35-37页 |
·我国科技支行与硅谷银行差异的原因 | 第37-39页 |
·我国科技银行模式的发展前景 | 第39-41页 |
·政策支持和优势特征 | 第39页 |
·我国科技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39-41页 |
5 构建我国科技银行模式的建议 | 第41-46页 |
·完善制度环境 | 第41-42页 |
·健全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 | 第41页 |
·完善科技银行监管考核制度 | 第41页 |
·完善产权制度及优化产权结构 | 第41-42页 |
·合理市场定位 | 第42页 |
·合理依托本地法人银行,设立发展科技支行 | 第42页 |
·积极开展科技银行试点,实现模式创新突破 | 第42页 |
·明确客户定位,一定时期内坚持区域化运营 | 第42页 |
·创新业务模式 | 第42-44页 |
·以科技信贷服务为核心,推出合适的金融产品 | 第42-43页 |
·在符合相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大胆创新科技银行业务 | 第43页 |
·通过市场化运作,简历跨平台合作体系 | 第43-44页 |
·加强风险管理 | 第44-46页 |
·降低银企间信息不对称,建立优良的组织架构 | 第44页 |
·健全风险投资市场,有效发展和监管风险投资 | 第44-45页 |
·鼓励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搭建多方共享风控及授信平台 | 第45-46页 |
6 结论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