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引言 | 第10-18页 |
| ·高放废物处置的意义 | 第10-13页 |
| ·高放废物的定义、特点及处置方法 | 第10-11页 |
| ·高放废物处置库选址过程中的地壳稳定性问题 | 第11-13页 |
| ·选题依据及目标 | 第13-18页 |
| ·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论文选题和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 第15-16页 |
| ·完成主要工作量 | 第16-18页 |
| 2 北山地区区域地质与构造概况 | 第18-48页 |
| ·区域大地构造演化 | 第18-21页 |
| ·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 第18-19页 |
| ·北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过程 | 第19-21页 |
| ·区域地层 | 第21-24页 |
| ·区域新构造运动特征 | 第24-48页 |
| ·区域地貌单元划分 | 第24-27页 |
| ·新构造运动特征 | 第27-29页 |
| ·新构造运动分区 | 第29-32页 |
| ·区域主要断裂的活动性概述 | 第32-48页 |
| 3 区域地震活动特征及对预选场址的影响 | 第48-66页 |
| ·地震资料的收集及评价 | 第48页 |
| ·地震资料的收集 | 第48页 |
| ·地震资料的评价 | 第48页 |
| ·区域地震活动特点 | 第48-56页 |
| ·区域地震目录 | 第48-51页 |
| ·区域地震的活动特征 | 第51-56页 |
| ·区域主要历史强震 | 第56-62页 |
| ·历史地震对预选场址的影响 | 第62-64页 |
| ·小结 | 第64-66页 |
| 4 新场和芨芨槽预选场址附近断裂的分布及活动特征 | 第66-125页 |
| ·新场预选场址附近断裂的分布及活动特征 | 第66-105页 |
| ·地质构造概述 | 第66-75页 |
| ·地貌与第四系 | 第75-76页 |
| ·断裂的分布及活动特征 | 第76-105页 |
| ·小结 | 第105页 |
| ·芨芨槽预选场址附近断裂的分布及活动特征 | 第105-125页 |
| ·地质构造概述 | 第105-110页 |
| ·地貌与第四系 | 第110-111页 |
| ·断裂的分布及活动特征 | 第111-124页 |
| ·小结 | 第124-125页 |
| 5 三危山断裂与旧井断裂系的构造成因与组合关系 | 第125-165页 |
| ·三危山断裂的活动性及断错地貌特征 | 第125-135页 |
| ·旧井断裂系的活动性及断错地貌特征 | 第135-157页 |
| ·桥湾断裂系的活动性及断错地貌特征 | 第157-163页 |
| ·三危山断裂与旧井断裂系的构造关系 | 第163-165页 |
| 6 青藏高原北东缘断裂的影响与新场、芨芨槽预选场址的稳定性分析 | 第165-179页 |
| ·青藏高原东北缘断裂活动的影响范围 | 第165-169页 |
| ·新场、芨芨槽场址的地壳稳定性评价 | 第169-179页 |
| ·已有规范中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 第170-171页 |
| ·影响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选址过程中评价地壳稳定性的因素 | 第171-173页 |
| ·新场和芨芨槽预选场址的地壳稳定性分析 | 第173-179页 |
| 7 结论 | 第179-1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81-188页 |
| 致谢 | 第188-189页 |
| 附录 | 第189-1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