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下综合体公共复合空间设计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研究的背景以及起源 | 第9-10页 |
| ·研究的缘起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地下综合体复合空间相关概念研究 | 第10-13页 |
| ·地下综合体的定义 | 第10页 |
| ·地下综合体的组成内容 | 第10-11页 |
| ·地下综合体的作用 | 第11-12页 |
| ·复合空间定义 | 第12页 |
| ·地下综合体公共复合空间的范畴界定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3-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研究对象 | 第13-15页 |
| ·结构与框架 | 第15-16页 |
| ·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6-17页 |
| 第2章 国内外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17-25页 |
| ·欧美等国的地下综合体复合空间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17-19页 |
| ·发展过程 | 第17-18页 |
| ·欧美等国具有代表性的地下综合体的案例 | 第18-19页 |
| ·发展趋势与特色 | 第19页 |
| ·日本的地下综合体复合空间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19-21页 |
| ·发展过程 | 第19-20页 |
| ·发展趋势与特色 | 第20-21页 |
| ·中国地下综合体复合空间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21-24页 |
| ·发展过程 | 第21-22页 |
| ·发展特色 | 第22页 |
| ·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 | 第22-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地下综合体公共复合空间实例调研 | 第25-44页 |
| ·调研对象的确立 | 第25-26页 |
| ·本章案例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 ·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26-30页 |
| ·地下综合体区位图以及其项目概况 | 第26-27页 |
| ·总平面分析对比 | 第27-28页 |
| ·平面对比分析 | 第28-30页 |
| ·地下综合体内部公共复合空间使用现状 | 第30-35页 |
| ·出入口基本情况对比分析 | 第30-31页 |
| ·商业内街环境对比分析 | 第31-34页 |
| ·节点空间对比分析 | 第34-35页 |
| ·地下综合体与城市体系的复合现状 | 第35-39页 |
| ·地下综合体成为城市广场的一部分 | 第35-36页 |
| ·地下综合体与周边区域交通复合关系 | 第36-37页 |
| ·地下综合体与周边建筑复合关系 | 第37-39页 |
| ·问卷的数据统计以及分析 | 第39-43页 |
| ·基于 SD 法的建筑评价法体系建构 | 第39页 |
| ·评定的尺度 | 第39-40页 |
| ·数据的统计 | 第40-42页 |
| ·基于数据的初步分析 | 第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4章 地下综合体内部复合空间设计研究 | 第44-72页 |
| ·入口的复合性研究 | 第44-55页 |
| ·入口空间的类型分析 | 第44-48页 |
| ·入口空间功能的复合性 | 第48-53页 |
| ·入口空间整体舒适性评价 | 第53-54页 |
| ·小结 | 第54-55页 |
| ·商业内街的复合空间研究 | 第55-65页 |
| ·商业内街的形式分类 | 第55-58页 |
| ·商业内街的复合性 | 第58-63页 |
| ·商业内街整体舒适性评价 | 第63页 |
| ·小结 | 第63-65页 |
| ·节点空间的复合性研究 | 第65-70页 |
| ·节点的类型 | 第65-66页 |
| ·节点功能上的复合性 | 第66-68页 |
| ·节点空间活跃度与舒适性评价 | 第68-69页 |
| ·小结 | 第69-70页 |
| ·在功能多样性中的协调统一 | 第70-71页 |
| ·融入"区域主题"元素 | 第70页 |
| ·强调多样化功能分区 | 第70-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5章 地下综合体与城市的复合交融 | 第72-88页 |
| ·地下综合体性质的转变 | 第72-78页 |
| ·新概念的形成 | 第72-73页 |
| ·地下综合体与城市的复合性研究 | 第73-75页 |
| ·地下综合体纳入城市公共空间体系 | 第75-77页 |
| ·受众人群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 | 第77-78页 |
| ·设计原则的改变 | 第78页 |
| ·地下综合体与城市的整合方式 | 第78-87页 |
| ·地下综合体与广场、街道、绿地的整合 | 第78-83页 |
| ·地下综合体与周边建筑整合 | 第83-85页 |
| ·地下综合体与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区域性整合 | 第85-87页 |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88-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 图表目录 | 第92-95页 |
| 致谢 | 第95-96页 |
| 作者在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6-98页 |
| 附录 | 第98-99页 |
| 1 问卷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