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樊学油区油层注采方案研究设计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7页 |
·延长组构造背景及沉积古地理环境 | 第7-9页 |
·区域构造背景 | 第7-8页 |
·延长组沉积古地理环境 | 第8-9页 |
·延长组油藏开发现状及开采特征 | 第9-13页 |
·延长组油藏开发现状 | 第9-10页 |
·延长组油藏开采特征 | 第10-13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延长组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 | 第14-27页 |
·延长组沉积相研究 | 第14-20页 |
·延长组的主要相标志 | 第14-16页 |
·延长组沉积微相划分及骨架砂体剖面组合序列 | 第16-19页 |
·延长组的沉积模式 | 第19-20页 |
·延长组储层特征研究 | 第20-27页 |
·储层成岩作用特征 | 第20页 |
·储层微观结构特征 | 第20-23页 |
·储层物性分布特征及储层分类 | 第23-27页 |
第三章 延长组油层开发原则及注水开发区块优选 | 第27-29页 |
·延长组油层开发原则 | 第27页 |
·延长组油层开发特征 | 第27页 |
·注水开发区块的优选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延长组油层注采方案设计 | 第29-41页 |
·注水开发的可行性 | 第29-37页 |
·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效率研究 | 第29-34页 |
·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效率影响因素 | 第34-37页 |
·合理注水井数比的确定 | 第37-38页 |
·注采井网的初步确定及先导性注水井组优选 | 第38-39页 |
·注采井组措施及配水量计算 | 第39-40页 |
·注采井组方案措施 | 第39页 |
·注水井配水量计算 | 第39-40页 |
·注采井组动态监测系统 | 第40-41页 |
·生产井监测 | 第40页 |
·注水井监测 | 第40-4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4-45页 |
详细摘要 | 第45-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