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2页 |
一、选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研究动态与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三、主要研究方法、思路和创新之处 | 第10-12页 |
第一章 行政相对人行为的基本理论 | 第12-20页 |
第一节 行政相对人行为的涵义 | 第12-14页 |
一、行政相对人行为的定义 | 第12-13页 |
二、行政相对人行为的分类 | 第13-14页 |
第二节 行政相对人行为效力的概念 | 第14-16页 |
一、行政相对人行为效力的概念 | 第14-15页 |
二、行政相对人行为效力的确认 | 第15-16页 |
第三节 行政相对人行为的效力制度及效力体系 | 第16-20页 |
一、行政相对人行为效力制度的概念 | 第16-17页 |
二、行政相对人行为的效力体系 | 第17-20页 |
第二章 完善行政相对人行为效力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0-26页 |
第一节 完善行政相对人行为效力制度的必要性 | 第20-22页 |
一、制约行政权力的需要 | 第20-21页 |
二、推动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需要 | 第21-22页 |
三、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需要 | 第22页 |
第二节 完善行政相对人行为效力制度的可行性 | 第22-26页 |
一、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规范提供了基本法保障 | 第22-23页 |
二、现代行政法的基本理念提供了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三、程序价值得到重视提供了现实的途径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我国行政相对人行为效力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6-31页 |
第一节 我国行政相对人行为效力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一、效力体系失衡 | 第26页 |
二、实质影响力低 | 第26-27页 |
三、效力法定性差 | 第27-28页 |
第二节 我国行政相对人行为效力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28-31页 |
一、从观念上看,重行政主体,轻行政相对人 | 第28-29页 |
二、从立法上看,行政法律规范相对人权利保护有欠缺 | 第29-30页 |
三、从程序上看,行政程序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完善行政相对人行为效力制度的对策 | 第31-38页 |
第一节 促进行政行为和行政相对人行为效力平衡 | 第31-33页 |
一、提升行政行为的亲和力 | 第31-32页 |
二、强化相对人行为的影响力 | 第32-33页 |
三、肯定双方的、多方的约束 | 第33页 |
第二节 构建行政行为效力与相对人行为效力之间相互对应机制 | 第33-35页 |
一、形成效力法定性对应 | 第33-34页 |
二、促使效力强力对应 | 第34页 |
三、加强效力矫正制度对应 | 第34-35页 |
第三节 完善相对人的程序权利 | 第35-38页 |
一、赋予行政相对人以程序抵制权 | 第36-37页 |
二、完善行政主体不履行程序性义务的法律责任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