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朝前期都察院的创设与完善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5页 |
一 选题缘由和意义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成果综述 | 第11-13页 |
三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明初御史台制度及都察院的创设 | 第15-25页 |
第一节 从御史台到都察院 | 第15-20页 |
一 御史台的历史沿革 | 第15-17页 |
二 明初御史台制度 | 第17-20页 |
第二节 都察院的设立过程 | 第20-25页 |
一 御史台的废置 | 第20-21页 |
二 都察院的设立 | 第21-23页 |
三 御史台更置为都察院的原因 | 第23-25页 |
第三章 都察院的机构设置与职权 | 第25-43页 |
第一节 都察院的机构设置 | 第25-30页 |
一 都察院的组织机构 | 第25-28页 |
二 都察院机构组织的特点 | 第28-30页 |
第二节 都察院的职权 | 第30-39页 |
一 都察院正官的职权 | 第30-33页 |
二 十三道监察御史的职权 | 第33-39页 |
第三节 都察院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关系 | 第39-43页 |
一 都察院与六科 | 第39-40页 |
二 都察院与吏部 | 第40页 |
三 都察院与刑部及大理寺 | 第40-41页 |
四 都察院与按察司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明朝前期都察院官员的人事管理 | 第43-54页 |
第一节 都察院官员选任的资格和标准 | 第43-48页 |
一 政治素养 | 第43页 |
二 个人品行 | 第43-45页 |
三 文化修养 | 第45-46页 |
四 工作经验 | 第46-47页 |
五 回避制度和其它限制条件 | 第47-48页 |
第二节 都察院官员选任的方式和途径 | 第48-51页 |
一 都察院官员选任的方式 | 第48-50页 |
二 都察院官员选任的途径 | 第50-51页 |
第三节 都察院官员的考核及奖惩 | 第51-54页 |
一 都察院官员的考核 | 第51-52页 |
二 都察院官员的奖惩和升黜 | 第52-54页 |
第五章 明朝前期都察院的完善及反思 | 第54-66页 |
第一节 洪武、建文、永乐时期对都察院的完善 | 第54-56页 |
一 洪武时期对都察院的完善 | 第54-55页 |
二 建文、永乐时期对都察院的完善 | 第55-56页 |
第二节 洪熙、宣德时期对都察院的完善 | 第56-59页 |
一 洪熙时期对都察院的完善 | 第56-57页 |
二 宣德时期对都察院的改革 | 第57-59页 |
第三节 对明朝前期都察院制度的反思及评价 | 第59-66页 |
一 明朝前期都察院的作用与弊端 | 第59-62页 |
二 明朝前期都察院制度和监察体系的借鉴意义 | 第62-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72-73页 |
后记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