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论文

基于可拓理论的失地农民满意度评价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绪论第10-20页
   ·课题研究背景第10-11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第11-12页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第12-18页
     ·国外研究现状及水平第12-16页
     ·国内研究现状及水平第16-18页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8-20页
     ·主要内容第18页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8-19页
     ·技术路线图第19-20页
2 相关概念和理论第20-32页
   ·研究对象的概述第20-22页
     ·土地征收第20页
     ·政府第20页
     ·失地农民第20-21页
     ·满意度第21-22页
   ·政府与失地农民之间的关系研究第22-23页
     ·政府对失地农民的认知第22页
     ·失地农民对政府的认知第22页
     ·政府与农民的矛盾之处第22-23页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第23-24页
   ·层次分析法第24-26页
   ·可拓方法论第26-31页
     ·可拓方法论的框架结构第26-27页
     ·可拓方法论研究基础—物元理论第27-28页
     ·可拓优度评价的介绍第28-30页
     ·选择可拓优度评价模型的优点第30-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3 可拓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2-38页
   ·失地农民满意度分析第32页
   ·失地农民满意度评价的目标及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32-33页
     ·失地农民满意度评价的目标分析第32-33页
     ·失地农民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33页
   ·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3-37页
     ·个人特点第34页
     ·社会保障第34-35页
     ·政策水平第35页
     ·新迁地的生存环境第35-36页
     ·征地前后的消费比第36页
     ·征地前后的收入比第36页
     ·土地补偿价值回收期第36页
     ·每亩地的年产值第36-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4 构建失地农民满意度的可拓评价模型第38-46页
   ·可拓评价模型中评价指标权系数的确定第38-42页
     ·建立失地农民满意度的层次分析模型第38页
     ·建立每层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第38-41页
     ·计算三层指标的综合权重第41-42页
   ·可拓评价模型的实现第42-45页
     ·实现步骤第42-44页
     ·评价模型流程图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5 实证分析第46-60页
   ·选择失地农民满意度调查区的概况第46-47页
     ·选择该调查区域的原则及基本方法第46页
     ·调查区域的基本情况第46-47页
   ·实地调查问卷的设置及运用的方法第47-48页
     ·实地调查问卷的设置第47-48页
     ·实地调查可能用到的方法第48页
   ·引入可拓模型说明土地征收后失地农民的满意度现状第48-54页
     ·指标等级的选取及各指标参数值的统计第48-50页
     ·参数指标量纲化第50-51页
     ·确定物元经典域、节域以及待评物元矩阵第51-53页
     ·确定指标权重第53页
     ·计算失地农民满意度评价因子的关联度第53页
     ·计算待评物元综合关联度及评定等级第53页
     ·评价结论及存在的问题第53-54页
   ·基于满意度结果的对策建议第54-58页
     ·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第54-55页
     ·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障第55-56页
     ·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培训及安排第56-57页
     ·征地补偿标准及发放程序的完善第57-58页
     ·消费水平的控制及消费观念转变的教育第58页
   ·本章小结第58-60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0-64页
   ·结论第60-61页
     ·主要研究成果第60页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60-61页
     ·研究的不足之处第61页
   ·展望第61-64页
致谢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附录 1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0-72页
附录 2 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第72-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土地征收社会稳定风险动态管理研究
下一篇:我国变压器制造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研究--A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SWOT分析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