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20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现实背景 | 第10-11页 |
| ·理论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意义及对象 | 第12-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 ·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 ·联盟能力 | 第13页 |
| ·产业链整合 | 第13-14页 |
| ·战略性新兴产业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 ·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 第16-18页 |
| ·论文创新处 | 第18-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20-34页 |
| ·联盟能力文献综述 | 第20-26页 |
| ·联盟能力 | 第20-22页 |
| ·动态能力理论 | 第22-23页 |
| ·联盟能力的基本结构 | 第23-26页 |
| ·联盟能力与联盟绩效 | 第26页 |
| ·产业链整合文献综述 | 第26-29页 |
| ·产业链的概念 | 第26-28页 |
| ·产业链的类型 | 第28页 |
| ·产业链整合的相关概念 | 第28-29页 |
| ·产业链整合的作用 | 第29页 |
| ·战略性新兴产业理论综述 | 第29-33页 |
|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界定 | 第29-30页 |
|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划分 | 第30-31页 |
|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机理 | 第31-32页 |
|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问题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3 探索性案例研究 | 第34-52页 |
| ·案例研究方法 | 第34-36页 |
| ·案例研究方法概述 | 第34页 |
| ·案例研究步骤 | 第34-36页 |
| ·研究设计 | 第36-39页 |
| ·理论预设 | 第36-38页 |
| ·案例选择 | 第38页 |
| ·数据收集方法 | 第38-39页 |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9页 |
| ·案例企业简介 | 第39-41页 |
| ·A生物制药企业 | 第40页 |
| ·B新材料制造企业 | 第40-41页 |
| ·C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 | 第41页 |
| ·案例分析 | 第41-47页 |
| ·联盟能力 | 第42-43页 |
| ·产业链整合 | 第43-45页 |
|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 第45-47页 |
| ·结果讨论与命题提出 | 第47-51页 |
| ·联盟能力与产业链整合 | 第48-50页 |
| ·产业链整合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4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 第52-66页 |
| ·联盟能力影响产业链整合的相关假设 | 第52-61页 |
| ·动态整合能力与产业链整合 | 第53-55页 |
| ·联盟协控能力与产业链整合 | 第55-58页 |
| ·持续学习能力与产业链整合 | 第58-60页 |
| ·概念模型 | 第60-61页 |
| ·产业链整合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中介作用分析以及关系假设 | 第61-64页 |
| ·产业链整合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 第61-63页 |
| ·概念模型 | 第63-64页 |
| ·理论模型构建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5 实证研究与假设检验 | 第66-85页 |
| ·研究方法 | 第66-70页 |
| ·变量设置 | 第66-68页 |
| ·问卷设计 | 第68-69页 |
|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 第69-70页 |
| ·分析方法 | 第70页 |
| ·数据分析 | 第70-77页 |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70-72页 |
| ·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72-77页 |
|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 第77-84页 |
| ·相关性分析 | 第77-79页 |
| ·结构方程模型 | 第79-83页 |
| ·假设检验结果及讨论 | 第83-84页 |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5-92页 |
| ·研究结论 | 第85-86页 |
| ·理论贡献和管理启示 | 第86-90页 |
| ·理论贡献 | 第86-87页 |
| ·管理启示 | 第87-90页 |
|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90-92页 |
| ·研究局限 | 第90-91页 |
| ·研究展望 | 第91-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101页 |
| 附录 | 第101-107页 |
| 致谢 | 第107-10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