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绪论 | 第13-24页 |
引言 | 第24-27页 |
第1章 毛泽东与统购统销政策的制定 | 第27-45页 |
·统购统销政策与毛泽东改造个体农民的思路相吻合 | 第29-35页 |
·统购统销政策符合毛泽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路径选择 | 第35-38页 |
·统购统销政策符合毛泽东改造私营工商业的要求 | 第38-41页 |
·统购统销政策体现了新中国建立初期毛泽东对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思考 | 第41-45页 |
第2章 毛泽东与“以粮为纲”方针的提出及其作用 | 第45-55页 |
·“以粮为纲”的提出和毛泽东的考虑 | 第45-49页 |
·“以粮为纲”方针在“文化大革命”动乱中的独特作用 | 第49-52页 |
·“以粮为纲”成为“文革”期间一些领导干部坚持抓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工作的最好理由 | 第50-51页 |
·“以粮为纲”对“文革”时期的农业科技工作和农业科技工作者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 第51-52页 |
·“以粮为纲”方针的评价 | 第52-55页 |
·积极作用 | 第52-53页 |
·消极作用 | 第53-55页 |
第3章 毛泽东与农村人民公社的粮食分配制度 | 第55-95页 |
·毛泽东与农村人民公社公共食堂的兴起和取消 | 第55-71页 |
·公共食堂的出现 | 第56-57页 |
·公共食堂的制度特征 | 第57-60页 |
·毛泽东与公共食堂的关系 | 第60-71页 |
·毛泽东与农村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体制的确立 | 第71-86页 |
·毛泽东从“一平二调”的“共产风”和农民瞒产私分的行为中发现了人民公社大集体所有制中存在的问题 | 第72-76页 |
·随着对实际情况的了解,毛泽东从有利于调动群众积极性的角度出发,又提出了生产小队的部分所有制问题 | 第76-80页 |
·经过不断地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毛泽东下决心确立以生产小队为基本核算单位 | 第80-84页 |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体制确定后生产队的粮食分配方法 | 第84-86页 |
·影响毛泽东思考与决策农村粮食分配制度的基本因素 | 第86-95页 |
·青年时代对“新村”理想的影响 | 第86-88页 |
·迷恋战争年代军事共产主义和供给制生活的影响 | 第88-89页 |
·误解“资产阶级法权”的影响 | 第89-91页 |
·毛泽东实践特性的影响 | 第91-92页 |
·对人民群众生活及其利益的关怀 | 第92-95页 |
第4章 毛泽东“备战、备荒、为人民”方针中的粮食观及其影响 | 第95-107页 |
·毛泽东“备战、备荒、为人民”方针的提出 | 第95-97页 |
·毛泽东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方针的原因和背景分析 | 第97-102页 |
·国际因素 | 第98-99页 |
·毛泽东对备战的强调和他认同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就是战争”的论断有关 | 第99-100页 |
·国内因素 | 第100-101页 |
·“备战、备荒、为人民”方针反映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的总结和反思 | 第101-102页 |
·毛泽东“备战、备荒、为人民”方针对当年粮食工作的影响 | 第102-107页 |
·促使农村粮食征购政策调整,实行藏富于民、藏粮于民 | 第102-105页 |
·促进了对节约粮食的进一步重视和加强 | 第105-107页 |
第5章 毛泽东与农业学大寨运动 | 第107-143页 |
·毛泽东号召“农业学大寨”的经过 | 第107-109页 |
·毛泽东号召“农业学大寨”的原因 | 第109-125页 |
·六十年代初党内对农业遭遇挫折的反思 | 第114-119页 |
·毛泽东对形势的认识和他的底线 | 第119-122页 |
·大寨典型成为毛泽东说服党内不同意见的有力武器 | 第122-125页 |
·农业学大寨运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 第125-143页 |
·农业学大寨运动促进了各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对农业的重视和投入 | 第126-138页 |
·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的“左”倾思想观念和政策束缚和摧残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 第138-143页 |
第6章 对毛泽东解决新中国粮食问题的历史评价 | 第143-157页 |
·毛泽东一直高度重视粮食问题 | 第143-147页 |
·毛泽东把粮食看作是稳定社会、安定人心的物质保证 | 第143-144页 |
·毛泽东对粮食重要性的认识与他的人生经历有一定的关系 | 第144-146页 |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进一步认识到粮食问题的重要性 | 第146-147页 |
·毛泽东一直在努力解决粮食问题 | 第147-151页 |
·领导开展全国土地改革运动,拉开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序幕 | 第147-148页 |
·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力图以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解决中国粮食问题 | 第148-149页 |
·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及其调整,保证了城乡粮食购销的基本稳定 | 第149-150页 |
·纠正“左”倾错误,确立农村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体制 | 第150页 |
·号召农业学大寨,探索解决中国农业问题的新道路 | 第150-151页 |
·毛泽东一直没有解决好粮食问题 | 第151-157页 |
·毛泽东总想以生产关系的变革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 第153-154页 |
·毛泽东追求的理想社会是以平均主义为特征的 | 第154页 |
·毛泽东过分强调思想动员和精神鼓励的作用,忽视人们的物质利益要求 | 第154-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157-164页 |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著作和主持、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64-165页 |
致谢 | 第165-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