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仰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研究--以顺昌齐天大圣信仰为例
|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中文文摘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绪论 | 第9-19页 |
|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 ·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7页 |
| ·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 ·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 ·文献研究法 | 第17页 |
| ·田野调查法 | 第17页 |
| ·逻辑分析法 | 第17-18页 |
| ·多学科整合交叉法 | 第18页 |
| ·个案研究法 | 第18-19页 |
|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研究 | 第19-29页 |
| ·基本概念 | 第19-20页 |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19页 |
| ·民间信仰 | 第19-20页 |
| ·齐天大圣信仰 | 第20页 |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20-25页 |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与特征 | 第20-24页 |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 | 第24-25页 |
| ·相关理论研究 | 第25-29页 |
| ·民俗学理论 | 第25页 |
| ·旅游资源开发理论 | 第25-26页 |
| ·旅游文化学理论 | 第26页 |
| ·旅游人类学理论 | 第26-27页 |
| ·昂普分析理论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民间信仰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 | 第29-43页 |
| ·民间信仰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可行性 | 第29-33页 |
| ·民间信仰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 第29-31页 |
| ·民间信仰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可行性 | 第31-33页 |
| ·民间信仰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的困境 | 第33-35页 |
| ·不受重视,开发程度低 | 第33-34页 |
| ·产品单一,单体开发困难 | 第34页 |
| ·资金缺乏,投资回收慢 | 第34-35页 |
| ·民间信仰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原则 | 第35-36页 |
| ·原真性开发原则 | 第35页 |
| ·适度开发原则 | 第35页 |
| ·整体开发原则 | 第35-36页 |
| ·可持续性开发原则 | 第36页 |
| ·民间信仰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内容与模式 | 第36-43页 |
| ·民间信仰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内容 | 第36-38页 |
| ·民间信仰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主要模式 | 第38-43页 |
| 第三章 齐天大圣信仰旅游利用RMP分析模式构建 | 第43-59页 |
| ·顺昌县齐天大圣信仰起源与内涵 | 第43-44页 |
| ·齐天大圣信仰起源 | 第43-44页 |
| ·大圣文化的内涵 | 第44页 |
| ·顺昌县齐天大圣信仰旅游资源分布情况 | 第44-47页 |
| ·信仰活动场所与遗址遗迹 | 第45-46页 |
| ·信俗及民俗活动 | 第46-47页 |
| ·故事传说 | 第47页 |
| ·顺昌齐天大圣信仰旅游开发RMP分析模型构建 | 第47-53页 |
| ·齐天大圣信仰旅游开发(R)性分析 | 第47-49页 |
| ·齐天大圣信仰旅游开发(M)性分析 | 第49-51页 |
| ·齐天大圣信仰旅游开发(P)性分析 | 第51-52页 |
| ·顺昌齐天大圣信仰文化旅游开发RMP分析图构建 | 第52-53页 |
| ·顺昌齐天大圣信仰文化旅游开发对策 | 第53-59页 |
| ·坚持保护性开发的原则,树立正确的开发理念 | 第53-55页 |
| ·实行旅游CIS战略,提升大圣文化旅游知名度 | 第55-57页 |
| ·整合文化资源,突出大圣文化,完善旅游要素建设 | 第57-58页 |
|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丰富旅游产品结构 | 第58-59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 ·结论与创新 | 第59-60页 |
| ·主要结论 | 第59页 |
| ·创新之处 | 第59-60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71页 |
| 个人简历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