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估测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NIR技术在土壤信息提取中的研究 | 第11-15页 |
·近红外光谱技术基本理论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研究目标 | 第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研究方法与数据库的建立 | 第18-33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8-19页 |
·气候特征 | 第18页 |
·水文与地貌 | 第18-19页 |
·土壤与植被 | 第19页 |
·土壤样品库与光谱库的建立 | 第19-26页 |
·土壤样品采集与制备 | 第19-21页 |
·土壤理化特性测定 | 第21-22页 |
·土壤样品库的建立 | 第22-24页 |
·土壤光谱库的建立 | 第24-26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数学模型方法 | 第26-31页 |
·多元线性回归 | 第26页 |
·偏最小二乘法 | 第26-27页 |
·小波神经网络 | 第27-29页 |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 | 第29-31页 |
·校正模型的验证指标 | 第31页 |
·相关系数R | 第31页 |
·均方根误差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3 光谱预处理 | 第33-45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信号处理方法 | 第33-38页 |
·光谱数据平滑 | 第33-35页 |
·导数 | 第35-36页 |
·附加散射校正 | 第36页 |
·变量标准化 | 第36页 |
·小波变换滤波 | 第36-38页 |
·土壤光谱预处理结果与分析 | 第38-43页 |
·二阶导数处理 | 第38-39页 |
·附加散射校正处理 | 第39页 |
·小波变换处理 | 第39-41页 |
·不同预处理方法组合分析与评价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4 土壤全氮含量近红外估测模型 | 第45-53页 |
·PLS全氮含量模型 | 第45-47页 |
·模型建立 | 第45-46页 |
·模型验证 | 第46-47页 |
·WNN全氮含量模型 | 第47-49页 |
·主成分个数的确定 | 第47-48页 |
·隐层节点个数确定 | 第48页 |
·模型建立与评价 | 第48-49页 |
·LSSVM全氮含量模型 | 第49-51页 |
·参数的选择 | 第49-50页 |
·模型建立与评价 | 第50-51页 |
·三种全氮含量模型比较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5 土壤有机质含量近红外估测模型 | 第53-60页 |
·PLS有机质含量模型 | 第53-54页 |
·模型建立 | 第53-54页 |
·模型评价 | 第54页 |
·WNN有机质含量模型 | 第54-56页 |
·主成分个数的确定 | 第54-55页 |
·隐层节点个数确定 | 第55页 |
·模型建立与评价 | 第55-56页 |
·LSSVM有机质含量模型 | 第56-58页 |
·参数的选择 | 第56-57页 |
·模型建立与评价 | 第57-58页 |
·三种有机质含量模型比较 | 第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