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前言 | 第10-11页 |
| ·罗丹明衍生物荧光探针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 ·Fe~(3+)荧光探针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 ·FRET荧光探针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设计思想与合成 | 第20-32页 |
| ·设计思想 | 第20-21页 |
| ·合成路线 | 第21-22页 |
| ·主要试剂及测量仪器 | 第22-23页 |
| ·化合物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23-31页 |
| ·5-(二甲氨基)萘-1-磺酰氯的合成 | 第23-24页 |
| ·5-(二甲氨基)-N-(吡啶-2-甲基)萘-1-磺酰胺的合成 | 第24页 |
| ·5-(二甲氨基)-N,N-二(吡啶-2-甲基)萘-1-磺酰胺的合成 | 第24页 |
| ·2-[5-(二甲氨基)萘-1-磺酰胺基]戊二酸的合成 | 第24-25页 |
| ·2-[5-(二甲氨基)萘-1-磺酰胺基]-3-(咪唑基)丙酸的合成 | 第25页 |
| ·2-[5-(二甲氨基)萘-1-磺酰胺基]-3-(吲哚基)丙酸的合成 | 第25页 |
| ·N-5-(二甲氨基)萘-1-磺酰胺的合成 | 第25页 |
| ·丹磺酰基四乙基五胺的合成 | 第25-26页 |
| ·罗丹明乙二胺的合成 | 第26页 |
| ·2-氨基(BOC)-3-吲哚基丙酸的合成 | 第26页 |
| ·BOC-罗丹明色氨酸的合成 | 第26页 |
| ·目标化合物RDP的合成 | 第26-27页 |
| ·BOC-2-(2-氨基)-3-苯基丙酸的合成 | 第27页 |
| ·中间体(16)的合成 | 第27页 |
| ·目标化合物RGP的合成 | 第27-28页 |
| ·目标化合物RDT的合成 | 第28-29页 |
| ·目标化合物RD的合成 | 第29页 |
| ·目标化合物RPC的合成 | 第29-30页 |
| ·目标化合物RDH的合成 | 第30-3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1页 |
| ·丹磺酰氯合成反应的探讨 | 第31页 |
| ·氨基与羧基反应的探讨 | 第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罗丹明衍生物光学性质研究 | 第32-47页 |
| ·目标化合物RPC光学性质 | 第32-35页 |
| ·RPC在不同溶剂下的紫外荧光光谱 | 第32页 |
| ·RPC对不同金属离子的选择性 | 第32-33页 |
| ·不同金属离子对RPC干扰性 | 第33页 |
| ·RPC对Fe~(3+)紫外和荧光滴定 | 第33-34页 |
| ·络合常数和化学计量比计算 | 第34-35页 |
| ·目标化合物RD光学性质 | 第35-39页 |
| ·RD在不同溶剂下的紫外荧光光谱 | 第35-36页 |
| ·RD对不同金属离子的选择性 | 第36-37页 |
| ·不同金属离子对RD干扰性 | 第37-38页 |
| ·RD对Fe~(3+)紫外和荧光滴定 | 第38-39页 |
| ·络合常数和化学计量比计算 | 第39页 |
| ·目标化合物RDT光学性质 | 第39-44页 |
| ·RDT对不同金属离子的选择性 | 第40-41页 |
| ·RDT对Fe~(3+)和Hg~(2+)荧光滴定 | 第41-42页 |
| ·不同金属离子对RDT干扰性 | 第42-43页 |
| ·络合常数和化学计量比计算 | 第43-44页 |
| ·中间体DT.DH的测试 | 第44-4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2-53页 |
| 附录B (谱图) | 第53-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