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 ·骨组织工程中支架材料 | 第14-19页 |
| ·支架的作用 | 第14-15页 |
| ·支架的材料 | 第15-19页 |
| ·支架制备技术 | 第19页 |
| ·种子细胞 | 第19-21页 |
| ·胚胎干细胞 | 第20页 |
| ·骨髓干细胞 | 第20-21页 |
| ·生长因子 | 第21页 |
| ·微球 | 第21页 |
| ·微球的制备技术 | 第21-22页 |
| ·机械粉碎法 | 第21页 |
| ·物理分散法 | 第21-22页 |
| ·化学合成法 | 第22页 |
| ·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 第22页 |
|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 ·本论文创新点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聚羟基丁酸羟基辛酸载骨形成蛋白缓释纳米微球研究 | 第24-32页 |
| ·材料 | 第24页 |
| ·主要试剂 | 第24页 |
| ·主要仪器 | 第24页 |
| ·方法 | 第24-27页 |
| ·不同微球制备方法的比较 | 第24-25页 |
| ·PHBHOx载rBMP纳米微球的超声乳化法制备及其工艺优化 | 第25-26页 |
| ·PHBHOx载rBMP纳米微球的基本特性研究 | 第26-27页 |
| ·PHBHOx载rBMP纳米微球与组织工程支架相容性研究 | 第2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1页 |
| ·PHBHOx纳米微球制备方法的筛选 | 第27-28页 |
| ·超声乳化法制备PHBHOx纳米微球工艺条件研究 | 第28页 |
| ·超声乳化法制备PHBHOx载rBMP纳米微球 | 第28-29页 |
| ·PHBHOx载rBMP纳米微球的基本特性 | 第29-30页 |
| ·体外释药率测定 | 第30页 |
| ·PHBHOx载rBMP纳米微球应用于组织工程支架SEM观察 | 第30-31页 |
| ·结论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和扩增 | 第32-36页 |
| ·材料 | 第32-33页 |
| ·试验动物 | 第32页 |
| ·主要试剂 | 第32页 |
| ·主要仪器 | 第32-33页 |
| ·方法 | 第33页 |
| ·细胞提取 | 第33页 |
| ·细胞培养 | 第33页 |
| ·细胞的鉴定 | 第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5页 |
| ·细胞分离及传代 | 第33-35页 |
| ·细胞的生长曲线 | 第35页 |
| ·结论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聚羟基丁酸羟基辛酸载骨形成蛋白纳米缓释系统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36-40页 |
| ·材料 | 第36页 |
| ·主要试剂 | 第36页 |
| ·主要仪器 | 第36页 |
| ·方法 | 第36-37页 |
| ·W_1/O/W_2超声乳化法制备PHBHOx载rBMP纳米微球 | 第36页 |
| ·全骨髓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第36页 |
| ·实验分组 | 第36-37页 |
|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况 | 第37页 |
| ·统计学分析 | 第3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7-38页 |
| ·PHBHOx载rBMP纳米微球SEM观察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 | 第37页 |
| ·不同浓度的单纯rBMP、rBMP-P(HBHO)NPs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检测结果 | 第37-38页 |
| ·结论 | 第38-40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40-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