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11-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3.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1-13页 |
第二章 PET成像原理及仿真平台 | 第13-25页 |
§2.1 PET成像基本原理 | 第13-16页 |
§2.1.1 PET的数据采集 | 第13-15页 |
§2.1.2 PET数据格式 | 第15-16页 |
§2.2 GATE实验仿真平台简介 | 第16-18页 |
§2.3 GATE模块功能简介 | 第18-23页 |
§2.3.1 材质(Material)模块 | 第19页 |
§2.3.2 几何构造(Geometry)模块 | 第19页 |
§2.3.3 系统(System)模块 | 第19-20页 |
§2.3.4 敏感探测器(Sensitive Detector)模块 | 第20页 |
§2.3.5 物理设置(Physical)模块 | 第20页 |
§2.3.6 放射源(Source)模块 | 第20-21页 |
§2.3.7 数字转换器(Digitizer)模块 | 第21-22页 |
§2.3.8 数据输出(Output)模块 | 第22-23页 |
§2.4 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PET图像重建技术 | 第25-37页 |
§3.1 滤波反投影(FBP) | 第25-31页 |
§3.1.1 图像的投影 | 第25-26页 |
§3.1.2 Radon变换 | 第26-27页 |
§3.1.3 Radon逆变换 | 第27-28页 |
§3.1.4 滤波反投影算法(FBP) | 第28-30页 |
§3.1.5 其他解析算法 | 第30-31页 |
§3.2 迭代重建图像算法 | 第31-35页 |
§3.2.1 MLEM算法 | 第31-34页 |
§3.2.2 OSEM算法 | 第34-35页 |
§3.3 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迭代图像重建中系统矩阵的构建 | 第37-49页 |
§4.1 线段加权算法 | 第37-40页 |
§4.1.1 Siddon改进算法 | 第37-39页 |
§4.1.2 改进的简易线段加权算法 | 第39-40页 |
§4.2 其他投影系数算法 | 第40-43页 |
§4.2.1 面积加权算法 | 第40-41页 |
§4.2.2 中心像素算法 | 第41页 |
§4.2.3 双线性插值算法 | 第41-43页 |
§4.3 构造系统矩阵具体过程 | 第43-47页 |
§4.4 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系统矩阵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49-65页 |
§5.1 原始数据 | 第49-52页 |
§5.1.1 理想数据 | 第49页 |
§5.1.2 GATE仿真数据 | 第49-52页 |
§5.2 迭代法图像重建实验 | 第52-55页 |
§5.2.1 理想数据重建图像 | 第52-53页 |
§5.2.2 仿真数据重建图像 | 第53-55页 |
§5.3 算法比较实验 | 第55-58页 |
§5.3.1 算法分析 | 第55页 |
§5.3.2 算法比较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5-58页 |
§5.4 对提出算法的进一步扩展 | 第58-63页 |
§5.4.1 计算多条线段构造系统矩阵 | 第58-60页 |
§5.4.2 使用均值滤波器构造类面积加权系统矩阵 | 第60-62页 |
§5.4.3 两种扩展方法运算时间比较 | 第62-63页 |
§5.5 小结 | 第63-65页 |
第六章 总结及下一步工作 | 第65-67页 |
§6.1 总结 | 第65页 |
§6.2 下一步工作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A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3-74页 |
附录B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其他科研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