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化瘀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其对hs-CRP影响的临床研究
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临床研究 | 第10-28页 |
一、临床资料 | 第10-15页 |
(一)病例来源 | 第10页 |
(二)诊断标准 | 第10-14页 |
(三)纳入标准 | 第14页 |
(四)排除标准 | 第14-15页 |
(五)病例剔除标准 | 第15页 |
(六)病例脱落标准 | 第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19页 |
(一)分组方法 | 第15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15-16页 |
(三)观察指标 | 第16-17页 |
(四)疗效判定标准 | 第17-18页 |
(五)不良反应监测 | 第18页 |
(六)统计方法 | 第18-19页 |
三、临床资料分析 | 第19-21页 |
(一)一般资料 | 第19页 |
(二)心绞痛轻重 | 第19页 |
(三)心绞痛症状分级 | 第19-20页 |
(四)合并症 | 第20页 |
(五)中医症状病情分级 | 第20页 |
(六)舌象脉象 | 第20-21页 |
四、研究结果 | 第21-27页 |
(一)心绞痛疗效比较 | 第21页 |
(二)心电图疗效 | 第21-22页 |
(三)硝酸酯药物停减率比较 | 第22页 |
(四)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第22页 |
(五)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 第22-23页 |
(六)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舌象、脉象的变化 | 第23-24页 |
(七)血脂疗效比较 | 第24页 |
(八)血液流变学疗效比较 | 第24-25页 |
(九)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总负荷变化比较 | 第25页 |
(十)两组治疗前后高敏 C 反应蛋白变化的比较 | 第25-26页 |
(十一)安全性观测 | 第26-27页 |
五、临床研究结论 | 第27-28页 |
讨论 | 第28-41页 |
一、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8-30页 |
二、益气化瘀胶囊处方及相关药理研究 | 第30-36页 |
(一)理论依据 | 第30页 |
(二)治疗方法 | 第30-31页 |
(三)方义解析 | 第31-33页 |
(四)现代药理研究 | 第33-36页 |
三、益气化瘀胶囊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第36-39页 |
(一)缓解心绞痛 | 第36页 |
(二)改善心电图 | 第36-37页 |
(三)改善临床症状 | 第37页 |
(四)调节血脂 | 第37-38页 |
(五)改善血液流变学 | 第38页 |
(六)抑制血栓形成 | 第38-39页 |
(七)无明显不良反应 | 第39页 |
四、益气化瘀胶囊对 HS-CRP 的影响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综述 | 第46-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发表论文 | 第57-60页 |
详细摘要 | 第60-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