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银行法论文

“问题银行”监管法律研究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2页
一、“问题银行”监管法律的基础理论第12-21页
 (一)“问题银行”监管的一般问题第12-16页
  1.银行危机与“问题银行”的产生第12-13页
  2.“问题银行”的内涵第13-14页
  3.“问题银行”的监管意义第14-16页
 (二)“问题银行”监管法律的制度构成与价值目标第16-19页
  1.“问题银行”监管法律的制度构成第16页
  2.“问题银行”监管法律的价值目标第16-19页
 (三)“问题银行”监管法律的基本原则第19-21页
  1.早期介入原则第19页
  2.公开透明原则第19-20页
  3.最低成本原则第20页
  4.损失和风险合理分担原则第20-21页
  5.责任追究原则第21页
二、“问题银行”监管法律的国际经验借鉴第21-34页
 (一)美国“问题银行”的监管法律第22-27页
  1.监管的法律基础及目标第22-23页
  2.监管主体及其职责第23-25页
  3.监管介入的条件第25页
  4.具体监管法律措施第25-27页
 (二)英国“问题银行”的监管法律第27-30页
  1.英国银行监管立法的新发展第27页
  2.英国“问题银行”特别处理机制及价值目标第27页
  3.监管主体及职责第27-28页
  4.监管介入条件第28-29页
  5.具体监管工具及适用条件第29-30页
 (三)日本“问题银行”的监管法律第30-33页
  1.日本金融监管制度转型及“问题银行”监管法律现状第30页
  2.监管主体及职责第30-31页
  3.具体监管措施及条件第31-33页
 (四)发达国家“问题银行”监管法律对我国的启示第33-34页
  1.注重以法律确定监管“问题银行”的长效机制第33页
  2.重视“问题银行”的早期预警和及时干预第33页
  3.强调监管主体之间的分工及协调第33页
  4.监管措施市场化导向明显,法律规定健全第33-34页
  5.三国都以存款保险法律制度为保障第34页
三、我国“问题银行”监管法律的现状及问题第34-44页
 (一)我国“问题银行”监管法律的现状第34-36页
  1.我国“问题银行”监管的立法体系概述第34-35页
  2.我国“问题银行”监管法律的执行第35-36页
 (二)我国“问题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问题第36-44页
  1.我国“问题银行”监管立法体系方面的问题第36-37页
  2.监管权力的配置与协调法律问题第37页
  3.事前的风险预警法律问题第37-38页
  4.“问题银行”危机处置措施的法律问题第38-43页
  5.损失和风险分担法律制度缺失第43页
  6.事后的法律责任追究问题第43-44页
四、我国“问题银行”监管法律的完善第44-52页
 (一)健全“问题银行”的监管立法体系第44-45页
 (二)重新配置与协调监管权力第45-46页
 (三)完善事前的风险预警法律第46-47页
 (四)改进“问题银行”危机处置的法律措施第47-51页
 (五)建立损失与风险合理分担的法律制度第51-52页
 (六)强化事后的责任追究法律制度第52页
结语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益性捐赠税收法律制度研究
下一篇:论我国刑事二审发回重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