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 | 第11-15页 |
一、国外相关研究的现状 | 第11-13页 |
二、国内相关研究的现状 | 第13-14页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述评 | 第14-15页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5-17页 |
一、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二、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技术创新政策的基本理论概述 | 第17-24页 |
第一节 技术创新政策的相关概述 | 第17-19页 |
一、技术创新概念的界定 | 第17页 |
二、技术创新的主要特征 | 第17-18页 |
三、技术创新政策的基本涵义 | 第18-19页 |
第二节 技术创新政策的理论依据 | 第19-22页 |
一、克服市场失败理论 | 第19-21页 |
二、国家创新体系理论 | 第21-22页 |
第三节 技术创新政策目标与技术创新政策工具 | 第22-24页 |
一、技术创新政策目标与制定原则 | 第22-23页 |
二、技术创新政策工具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美国技术创新政策分析 | 第24-30页 |
第一节 美国技术创新政策的历史变革 | 第24-26页 |
一、奠基时期(建国后到二战之前) | 第24页 |
二、初步形成时期(二战至20世纪60年代末) | 第24-25页 |
三、调整改革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 | 第25页 |
四、逐渐完善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 | 第25-26页 |
第二节 美国主要技术创新政策工具分析 | 第26-28页 |
一、研究开发的财政刺激政策 | 第26-27页 |
二、政府采购政策 | 第27-28页 |
三、中小企业政策 | 第28-30页 |
四、风险资本政策 | 第29-30页 |
第四章 日本技术创新政策分析 | 第30-36页 |
第一节 战后日本技术创新政策的历史变革 | 第30-31页 |
一、起步发展时期的技术创新政策 | 第30页 |
二、稳定增长时期的技术创新政策 | 第30-31页 |
三、泡沫经济时期的技术创新政策 | 第31页 |
四、21世纪初期的技术创新政策 | 第31页 |
第二节 日本主要技术创新政策工具分析 | 第31-36页 |
一、研究开发的财政刺激政策 | 第32页 |
二、中小企业政策 | 第32-33页 |
三、专利政策 | 第33-34页 |
四、政府协调政策 | 第34-36页 |
第五章 我国技术创新政策分析 | 第36-42页 |
第一节 我国技术创新政策的历史沿革 | 第36-37页 |
一、恢复与重建时期(1978年-1985年) | 第36页 |
二、竞争与市场时期(1985年-1993年) | 第36-37页 |
三、调整与创新时期(自1993年以来) | 第37页 |
第二节 我国主要技术创新政策工具分析 | 第37-42页 |
一、研究开发的财政刺激政策 | 第37-39页 |
二、金融政策 | 第39页 |
三、中小企业政策 | 第39-40页 |
四、政府采购政策 | 第40-42页 |
第六章 中美日技术创新政策的比较 | 第42-47页 |
第一节 中美日技术创新政策的特点 | 第42-43页 |
一、中国技术创新政策的主要特点 | 第42页 |
二、美国技术创新政策的主要特点 | 第42-43页 |
三、日本技术创新政策的主要特点 | 第43页 |
第二节 中美日技术创新政策的异同点 | 第43-47页 |
一、中美日技术创新政策的异同点比较 | 第43-45页 |
二、中美日技术创新政策工具的选择差异 | 第45-47页 |
第七章 美日经验对我国技术创新政策的启示 | 第47-53页 |
第一节 我国技术创新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7-49页 |
一、科学技术投入总体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 | 第47-48页 |
二、技术创新政策不完善,促进技术创新的功能不强 | 第48-49页 |
三、政府干预技术创新的方式要有所改变 | 第49页 |
第二节 美日经验对我国技术创新政策的启示 | 第49-53页 |
一、合理运用财税激励政策 | 第49-50页 |
二、完善金融支持政策 | 第50-51页 |
三、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 | 第51页 |
四、改善政府采购政策促进技术创新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科研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