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综述评析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文章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18-20页 |
第2章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的规范性研究 | 第20-43页 |
·相关概念内涵的阐释 | 第20-23页 |
·大遗址的概念、内涵与价值 | 第20-21页 |
·大遗址区的界定 | 第21-22页 |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阐释 | 第22-23页 |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及特质分析 | 第23-29页 |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 | 第23-27页 |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区别于其他产业集群的特质分析 | 第27-29页 |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评价指标体系 | 第29-42页 |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指标体系结构的方法论 | 第29-31页 |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5页 |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指标体系 | 第35-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地方政府促进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 第43-51页 |
·地方政府促进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的理论基础 | 第43-47页 |
·地方政府职能理论 | 第43-45页 |
·多中心治理理论 | 第45-46页 |
·合作创新网络理论 | 第46-47页 |
·地方政府促进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的现实依据 | 第47-50页 |
·大遗址的价值扩散作用 | 第47页 |
·国家各级政策法规的具体要求 | 第47-48页 |
·国外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 | 第48-49页 |
·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在需要 | 第49页 |
·大遗址准公共物品的特性要求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地方政府在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中的职能定位 | 第51-67页 |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 第51-60页 |
·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概述 | 第51-52页 |
·各子系统流程图分析 | 第52-58页 |
·总系统流图分析 | 第58-60页 |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中各行为主体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 | 第60-64页 |
·核心层 | 第60-62页 |
·辅助层 | 第62-64页 |
·外围层 | 第64页 |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中地方政府职能的界定 | 第64-66页 |
·集群优化发展的引导者 | 第64-65页 |
·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者 | 第65页 |
·产业集群政策的制定者 | 第65-66页 |
·在场运行环境的监督者 | 第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实证研究——以大明宫为例 | 第67-79页 |
·大明宫文化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 第67-74页 |
·大明宫遗址公园建设后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 第67-69页 |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调研数据分析 | 第69-71页 |
·大明宫文化产业集群优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71-74页 |
·地方政府在大明宫文化产业集群优化中的职能发挥 | 第74-78页 |
·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 第75-76页 |
·完善产业集群政策体系 | 第76页 |
·完善要素资源的保障支撑 | 第76-78页 |
·引导集群品牌建设,扩大集群知名度 | 第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结论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附录 | 第85-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