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24页 |
·交易成本经济学 | 第15-18页 |
·不完全契约理论 | 第18-20页 |
·关系治理 | 第20-22页 |
·第三方物流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22-24页 |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24-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研究框架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我国家电企业销售物流外包中的合作关系与套牢问题 | 第27-44页 |
·我国家电企业销售物流的业务模式 | 第27-35页 |
·我国家电企业的销售物流业务 | 第27-30页 |
·我国家电企业销售物流业务的特点 | 第30-32页 |
·我国家电企业销售物流业务的模式 | 第32-35页 |
·第三方物流及其对我国家电企业的重要意义 | 第35-39页 |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与特征 | 第35-36页 |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 | 第36-37页 |
·第三方物流对家电企业的重要意义 | 第37-39页 |
·家电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中的套牢问题 | 第39-42页 |
·套牢问题的表现形式 | 第39-42页 |
·套牢问题对双方合作关系的危害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三章 家电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中套牢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44-60页 |
·外包中 EDI 系统投入的专用性 | 第44-48页 |
·信息技术对双方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 第44-45页 |
·EDI 系统投入的专用性 | 第45-47页 |
·家电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锁定效应 | 第47-48页 |
·物流外包合同的不完全性 | 第48-51页 |
·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 | 第48-49页 |
·外包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 第49页 |
·物流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 | 第49-50页 |
·物流服务要求的不可描述性 | 第50-51页 |
·不完全合同与敲竹杠行为 | 第51页 |
·家电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中套牢问题的模型分析 | 第51-56页 |
·模型描述 | 第51-52页 |
·分析过程 | 第52-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家电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中套牢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 | 第56-59页 |
·物流外包合同设计不合理 | 第56-57页 |
·家电企业对物流企业的服务跟踪不及时、不彻底 | 第57页 |
·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和利益分配制度 | 第57-58页 |
·合作关系的短期性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家电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间的关系治理机制 | 第60-85页 |
·长期合作关系 | 第60-65页 |
·长期合作关系对敲竹杠行为的抑制作用 | 第60-63页 |
·家电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长期合作关系的建立 | 第63-65页 |
·双方专用性投资 | 第65-71页 |
·双方专用性投资对敲竹杠行为的抑制作用 | 第65页 |
·激励专用性投资的关系契约设计 | 第65-69页 |
·第三方物流服务绩效评估标准 | 第69-71页 |
·合作中的协调机制和沟通机制 | 第71-74页 |
·协调机制 | 第71-72页 |
·沟通机制 | 第72-74页 |
·家电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间的信任机制 | 第74-78页 |
·信任对敲竹杠行为的抑制作用 | 第74-76页 |
·家电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信任建立的途径 | 第76-78页 |
·家电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间的关系治理框架 | 第78-80页 |
·案例:格力电器物流项目中的合作机制 | 第80-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附件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