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国外土地综合整治研究 | 第11-12页 |
·国外土地综合整治理论研究 | 第11-12页 |
·国外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研究 | 第12页 |
·国内及台湾地区土地综合整治研究 | 第12-15页 |
·国内及台湾地区土地综合整治理论研究 | 第12-14页 |
·国内及台湾地区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研究 | 第14-15页 |
·农村闲置宅基地复垦研究 | 第15页 |
·小结 | 第15-17页 |
第2章 绪论 | 第17-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9页 |
·研究区的选择 | 第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3章 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1-31页 |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21-22页 |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的内容 | 第22-23页 |
·社会效益 | 第22页 |
·经济效益 | 第22页 |
·生态效益 | 第22-23页 |
·景观效益 | 第23页 |
·综合效益 | 第23页 |
·层次分析法(AHP)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3-29页 |
·层次分析法(AHP)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 第23-27页 |
·层次分析法(AHP)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27-28页 |
·层次分析法(AHP)指标的无量纲化过程 | 第28-29页 |
·层次分析法(AHP)效益评价值的计算 | 第29页 |
·小结 | 第29-31页 |
第4章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实例研究 | 第31-47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31-33页 |
·研究Ⅰ区—合川区概况 | 第31-32页 |
·研究Ⅱ区—忠县概况 | 第32-33页 |
·研究Ⅲ区—酉阳县概况 | 第33页 |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概况 | 第33-37页 |
·大柱村项目概况 | 第34-35页 |
·天子村项目概况 | 第35-36页 |
·大泉村项目概况 | 第36-37页 |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37-40页 |
·德尔菲法构造判断矩阵 | 第37-39页 |
·各指标因子综合权重值的计算 | 第39-40页 |
·评价指标数据的处理 | 第40-44页 |
·原始数据的形成 | 第40-42页 |
·指标数据的标准化 | 第42-43页 |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结果 | 第43-44页 |
·结果分析 | 第44页 |
·小结 | 第44-47页 |
第5章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效益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 第47-55页 |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效益影响因素分析 | 第47-51页 |
·自然因素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效益影响分 | 第47-48页 |
·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效益影响分析 | 第48-49页 |
·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效益的影响分析 | 第49-51页 |
·提高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效益对策分析 | 第51-53页 |
·小结 | 第53-55页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5-59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讨论 | 第56-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的项目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