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状态的类测试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1-12页 |
第二章 软件测试技术 | 第12-27页 |
·传统软件测试方法 | 第12-17页 |
·测试的定义和分类 | 第12-14页 |
·测试用例的自动化生成 | 第14-17页 |
·面向对象软件测试方法 | 第17-21页 |
·面向对象测试模型和层次 | 第17-20页 |
·面向对象类的测试方法 | 第20-21页 |
·基于状态的类测试方法 | 第21-26页 |
·FSM 和EFSM 模型概述 | 第21页 |
·UML 状态图到EFSM 的转换 | 第21-22页 |
·基于FSM 的测试序列生成方法 | 第22-24页 |
·测试用例生成过程 | 第24-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UIO 序列的产生 | 第27-38页 |
·有限状态机的相关定义 | 第27-28页 |
·相关研究 | 第28-30页 |
·经典的UIO 序列生成算法 | 第28-29页 |
·LANG 算法的改进思想 | 第29-30页 |
·新节点链搜索方法 | 第30-31页 |
·转换表格方式 | 第31页 |
·UIO 序列生成算法 | 第31-36页 |
·算法描述 | 第31-33页 |
·转换表格连接运算 | 第33页 |
·列的剪枝方法 | 第33页 |
·新节点链搜索算法 | 第33-34页 |
·算法实例 | 第34-36页 |
·实验分析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最短测试序列的生成 | 第38-48页 |
·测试序列生成方法 | 第38-40页 |
·相关研究 | 第38-39页 |
·最短测试序列生成方法 | 第39-40页 |
·生成最短可逆序列 | 第40-43页 |
·可逆序列的存在性 | 第40-41页 |
·最短可逆序列生成算法 | 第41-43页 |
·最短测试序列生成算法 | 第43-46页 |
·算法比较 | 第46-47页 |
·错误覆盖率 | 第46页 |
·测试序列长度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测试数据的生成 | 第48-58页 |
·相关研究 | 第48-51页 |
·基于路径的测试方法 | 第48-49页 |
·基本遗传算法的原理 | 第49-51页 |
·编码方案和初始化 | 第51-53页 |
·参数编码方案 | 第51-52页 |
·缩小变量区间 | 第52页 |
·初始种群的选择 | 第52-53页 |
·适应度函数 | 第53-54页 |
·遗传操作 | 第54-56页 |
·变异方法 | 第54-55页 |
·自适应变异概率 | 第55页 |
·交叉方法 | 第55-56页 |
·实例分析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本文的工作总结 | 第58页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63-64页 |
一、个人简历 | 第63页 |
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页 |
三、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